然赚得可能没那么多,但至少不会血本无归。”
在后续的商会活动中,保守派成员依旧坚决反对苏承宗提出的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任何提议。哪怕苏承宗拿出详实的数据和成功案例,他们也只是敷衍地听着,内心的想法丝毫未变。
有一次,苏承宗提议商会组织成员共同投资建立一个科技孵化园,为新兴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场地和技术支持。王掌柜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苏承宗,你这又是在异想天开。投资孵化园,那得花多少钱?而且成功的几率能有多大?咱们商会的钱可不能这么白白浪费!”
面对保守派的坚决抵制,苏承宗感到十分无奈,但他并未放弃。他深知,改变这些人的观念需要时间,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证明。
第五章:矛盾中的暗流涌动
随着商会内部矛盾的持续,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在商界悄然出现。保守派和革新派之间的矛盾,逐渐从商会会议桌上蔓延到了商业竞争中。
一些保守派成员,为了抵制苏承宗的商业理念,在商业合作中故意刁难与苏承宗关系密切的企业。比如,原本与革新派李老板有长期合作的一家原材料供应商,在王掌柜等人的暗中影响下,突然提高了原材料价格,使得李老板的纺织厂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李老板气愤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而革新派这边,也开始对保守派的传统商业模式发起挑战。他们利用新兴的营销手段和技术优势,在市场上抢夺保守派的客户资源。一家采用线上销售模式的新兴绸缎店,凭借便捷的购物体验和新颖的产品设计,吸引了大量年轻客户,让王掌柜的百年绸缎庄生意受到了一定影响。
这种商业竞争中的互相打压,不仅影响了商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对整个地区的商业秩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价格战时有发生,消费者也在这场混乱中感到无所适从。
苏承宗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暗流涌动。他心急如焚,深知若不尽快解决商会内部矛盾,整个地区的商业生态都将陷入恶性循环。
第六章:新的契机
就在商会内部矛盾陷入僵局之时,一个新的契机悄然出现。当地政府发布了一项关于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明确表示将大力扶持新兴科技产业,并鼓励传统企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苏承宗看到了化解商会矛盾的希望。他再次组织商会成员召开会议,在会上,他兴奋地向大家宣读了政府的政策文件,并详细解读了其中对商会成员的利好之处。
“各位同仁,这是我们共同发展的大好机会。政府的政策支持,意味着我们在新兴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有了坚实的后盾。如果我们商会能够团结一致,抓住这个机遇,不仅能让各自的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能让我们地区的商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崭露头角。”苏承宗慷慨激昂地说道。
这一次,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商会成员开始心动了。他们意识到,若不顺应政府的政策导向,企业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就连一些保守派成员,也陷入了沉思。王掌柜虽然依旧没有立刻表态,但脸上的神情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坚决反对。
苏承宗趁热打铁,他提议商会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负责研究如何利用政府政策,推动商会成员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商会内部的气氛终于有了一丝缓和。
第七章:合作的曙光
在项目小组的推动下,商会开始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对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同时,苏承宗还组织了一系列针对商会成员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讲解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式以及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保守派成员逐渐改变了看法。王掌柜的绸缎庄在经营上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传统的销售模式让生意越来越冷清。在参加了几次培训活动后,他开始意识到,或许苏承宗一直倡导的创新理念并非毫无道理。
王掌柜主动找到苏承宗,略带尴尬地说道:“苏老弟,之前我对你多有误解,态度也不好。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学习,我发现自己确实有些守旧了。你看,咱们绸缎庄该怎么跟上这时代的步伐呢?”
苏承宗笑着拍了拍王掌柜的肩膀:“王掌柜,您能想通就太好了。咱们可以尝试将绸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一些符合年轻人审美的产品。同时,利用线上平台进行销售,拓宽销售渠道。”
在苏承宗的帮助下,王掌柜开始对绸缎庄进行改革。他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