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李团长使不得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冲上前,颤抖着要扶起李云龙,"您是咱们的救命恩人,怎么能..."
"老伯,"李云龙坚持跪着,"您说说,村里损失怎么样?"
老汉抹着眼泪:"我家三间房全烧了,攒了半辈子的粮食也没了...但我两个儿子都活着,多亏独立团的同志提前报信啊!"
人群中又站出几个村民,七嘴八舌地说起各自的遭遇。有的房子被烧,有的亲人遇害,但无一例外都感谢独立团的救命之恩。一个年轻妇女抱着婴儿哭诉丈夫为掩护乡亲撤退被日军杀害,现在孤儿寡母无依无靠。
李云龙听得眼眶发红,猛地一拍大腿:"乡亲们放心!独立团有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大家!从今天起,咱们军民一家,共同抗日!"
"共同抗日!"人群爆发出震天的吼声。
赵刚趁机宣布了临时安排:青壮年编入民兵队,由独立团提供训练;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暂时安置在驻地周边,由部队协助搭建简易住房;总部己经派人去协调土地和种子,争取尽快恢复生产。
联欢会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乡亲们拿出珍藏的干粮和自酿的米酒,战士们表演刺杀操和打靶。魏和尚一时兴起,表演了一套少林拳法,虎虎生风,引来阵阵喝彩。
"好!"李云龙也看得兴起,拄着拐杖站起来,"和尚,露手绝活给乡亲们瞧瞧!"
魏和尚环顾西周,目光落在场边一个石碾子上。那碾子少说有三百斤重,平时要两个壮汉才能抬起。只见他走到碾子前,扎稳马步,深吸一口气,单手抓住碾子边缘,竟硬生生提了起来!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e~z?k/s,w·.?n~e^t*魏和尚面不改色,提着碾子走了三步,然后稳稳放回原处。片刻的寂静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
"好力气!"李云龙哈哈大笑,"乡亲们看见没有?这就是咱们独立团的好汉!想打鬼子的,明天开始报名,就按这个标准练!"
联欢会持续到深夜。散场后,李云龙和赵刚回到团部,继续商讨如何安置乡亲们。
"老李,你今天这一跪,可把所有人都震住了。"赵刚递过一碗热茶,"不过效果很好,乡亲们的情绪稳定多了。"
李云龙摇摇头:"不是作秀,是真觉得对不住他们。"他喝了口茶,突然话锋一转,"老赵,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搞个'民兵特战队'?"
"民兵特战队?"赵刚推了推眼镜,"什么意思?"
"就是挑选一部分优秀青年,按特战排的标准训练,但不编入正规军序列。"李云龙越说越兴奋,"平时他们回村生产,战时集中起来执行特殊任务。这样既不违反扩编政策,又能增强地方武装力量!"
赵刚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相当于把特战排的经验推广到民兵中去。不过训练和装备怎么解决?"
"训练由魏和尚负责,装备嘛..."李云龙狡黠地眨眨眼,"咱们不是刚缴获了一批日军武器吗?先借给他们用着。"
两人一首讨论到鸡鸣时分,最终敲定了"民兵特战队"的详细方案:第一期招收一百人,由特战排骨干负责训练;训练周期三个月,合格者授予"特等民兵"称号,配发精良武器;平时分散在各村,每月集中训练一周,战时快速集结。
天刚蒙蒙亮,李云龙就拄着拐杖来到驻地门口。让他惊讶的是,己经有几十个青年等在那里,都是来报名的。为首的正是昨晚那个白发老汉的两个儿子。
"李团长,我们兄弟俩要参军!给娘报仇!"年长一些的青年红着眼睛说。
李云龙拍拍他的肩膀:"叫什么名字?"
"杨铁柱!这是我弟杨铁锤!"
"好名字!"李云龙大笑,"先去那边登记,等选拔开始。"
太阳升起时,报名处己经排起了长龙。不仅有青壮年男子,还有几个女青年也挤在队伍里,死活不肯走。赵刚不得不亲自出面解释,八路军暂时没有女兵编制,但可以加入救护队。
选拔工作持续了三天。魏和尚带着特战排设置了十项测试:负重跑、攀爬、射击、格斗、潜伏...标准比正规军入伍严格得多,但仍有二百多人达标,远超预期。
李云龙和赵刚商量后,决定扩大第一期规模,录取一百五十人,编为三个排。训练场不够用,就把附近的山林和田地都利用起来。没有足够的标准武器,就用木枪和缴获的杂牌枪凑合。条件虽然简陋,但乡亲们的热情空前高涨。
训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