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李云龙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他前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军人,更没想过会为这个国家而战。但现在,当他看着这些质朴而勇敢的战士,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团长,前面就到村子了!"王小虎虽然负伤,但坚持自己走路,只是脸色仍然苍白。
远处山坳里,几间茅草屋隐约可见。那是独立团的临时驻地——小王庄。村口己经聚集了不少乡亲,他们提着篮子,端着碗,迎接凯旋的战士们。
"李团长回来啦!"
"八路军打胜仗啦!"
"同志们辛苦了,快喝口热汤!"
乡亲们热情地围上来,把煮好的鸡蛋、热腾腾的小米粥塞到战士们手里。几个小孩好奇地摸着缴获的日军钢盔,发出惊叹声。
李云龙被这一幕深深触动。在前世,他只在教科书上看过"军民鱼水情"的描述,现在却亲身感受着这种血肉联系。这些朴实的农民,自己都吃不饱,却把最好的食物留给保家卫国的战士。
"李团长,听说你们打了大胜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前,颤抖的手里捧着一碗酒。
李云龙认出这是小王庄的村长王大爷:"托乡亲们的福,小胜一场。"
"这是老汉自家酿的高粱酒,请团长喝一口,暖暖身子。"王大爷诚恳地说。
李云龙接过碗,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烧到胃里,却让他感到无比温暖。在前世,他是个被社会边缘化的愤青,现在却受到人民真心实意的爱戴。这种反差让他眼眶发热。
"谢谢乡亲们!我们八路军一定多打胜仗,保护大家平安!"李云龙向人群敬了个礼,引来一阵欢呼。
入夜后,团部设在一间稍大的农舍里。李云龙借着油灯的光亮,开始写战斗报告。这是他重生后第一次静下心来思考。
他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是偶然还是某种安排?前世那个只会抱怨的程铁柱,现在肩负着数百人的生命和整个村庄的安全。这种转变太过突然,却又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
"团长,该换药了。"卫生员小刘提着药箱走进来。
李云龙这才注意到自己的左臂不知什么时候被弹片擦伤了,血迹己经干涸。小刘熟练地清洗伤口,涂抹药膏,然后包扎好。
"团长今天真神勇,大家都说您像变了个人似的。"小刘一边收拾药箱一边说。
李云龙心头一紧:"哦?怎么个变法?"
"以前您总是带头冲锋,今天却指挥得特别有章法。"小刘笑着说,"战士们都说,团长这是开窍了。"
李云龙松了口气:"打仗不能光靠蛮力,得多动脑子。"
小刘离开后,李云龙继续写报告。他刻意模仿记忆中李云龙的语气,但加入了许多现代军事术语和战术分析。写完报告,他又开始筹划下一步行动。根据从佐藤那里缴获的地图,日军将在三天后对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独立团必须做好准备。
"老李,还没休息?"赵刚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面条,"吃点东西吧。"
李云龙这才意识到自己饥肠辘辘。他接过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面条是用杂粮做的,只有几片野菜,但此刻却胜过山珍海味。
"报告写完了?"赵刚拿起桌上的纸张浏览,眉头渐渐皱起,"这些战术名词...交叉火力、局部优势、心理威慑...你从哪学来的?"
李云龙早有准备:"以前在鄂豫皖时,听一个留过洋的参谋讲过。这次试着用用,没想到效果不错。"
赵刚将信将疑,但没再追问:"旅部回电了,对我们取得的战果表示嘉奖,但也批评了我们擅自改变战术的行为。旅长命令你明天去旅部当面汇报。"
李云龙点点头:"应该的。"他犹豫了一下,问道:"老赵,你觉得...我们现在的打法有什么问题?"
赵刚推了推眼镜:"问题?你指什么?"
"就是...我们的战术思想。"李云龙斟酌着词句,"我感觉有时候太死板了,不能灵活应对战场变化。"
赵刚沉思片刻:"我们是革命军队,纪律是根本。当然,具体战术上确实需要灵活,但必须在原则框架内。"
李云龙明白赵刚的意思。在人民军队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英雄主义。这与他在前世崇尚的"个人自由"理念截然不同。
"我明白了。谢谢老赵。"李云龙真诚地说。
夜深了,油灯渐渐暗淡。李云龙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听着窗外呼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