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晚清大变革 > 第四十五章 终点

第四十五章 终点

自这场会议过后,一切都好像没有变化,一切又好像有所变化。不变的是共盟盟员们依然十分忙碌,高层们要统筹大局安排各项任务,基层们既要倾听人民需求又要组织人民完成任务,共盟国上下依旧是一副活力满满的气息。

变化的是,浮夸的空气少了,对于自已功绩的炫耀吹嘘被压制,低调做事的空气一直在上涨。

社会上的活力被释放了出来,众多批评意见几乎像雨点般朝着共盟打来。一个伟大的人一生做过许多好事,那么他必然也做过许多错事,不经过错误是没办法成长的。

同理,一个组织竟然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要组织如此多的民众去干那么多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些差错,难免有些不满。

然而在一片欢腾鼓舞的气氛中,这些人的不满却不好表达,即便是表达也会被认为是在发牢骚,我们如今的功绩如此之大,你竟然还敢不满?你一定是破坏分子!

在这种空气氛围下,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宁说十句好的,不说一句坏的,这种情况一旦发展下去,上面与下面的严重对立就会逐渐开始产生了。

因此,必须要让下面的人敢于批评,让众人理解认识到,批评并不会摧毁我们的事业,批评并不会摧毁共盟的领导,反而会让共盟的领导地位更加稳固!

当然,即便是批评,也要注意批评手段。比如一位农民出身的共盟盟员,他除了平常要干农活外,还需要兼做共盟派下来的一些工作,几乎是整日整夜都在忙碌,工作量往往是常人的两倍,由此也导致盟员们往往精神压力极其之大。

因此,有许多人在进入共盟后,因为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而选择了退出。比如就有一位农民出身的盟员,分田前积极参与共盟的斗争,分田后就嫌弃共盟的事情太多,耽误他干农活,最后干脆一声不吭地就从共盟中逃跑了。

由此可想而知这些基层盟员的压力之大,这就好像一个妇女,白天要忙工作,晚上要照顾家庭孩子,只要孩子对她稍有不满,她可能当场就会爆发,堪称一个巨型的情绪炸弹。

对于这样的人,如果你采取简单的批判指责方式,或者是开批判大会的方式逼他承认错误,那他要么就是抵死不认,要么就是觉得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从此彻底摆烂。

因此批评,其实相当考验技巧。对此冯万难制定了以下一些规则。

一,批评者首先要进行自我批评,比如一些干部对群众的态度有些粗暴,群众批评的话就得考虑考虑,是不是自已做的太糟糕才导致人家生气的。

这样的话,批评者就不会一味地埋怨被批评者,而是能够从更客观的角度来审查问题,并在批评的过程中,对自已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反省,由此避免了批评者批评别人时,像在审犯人一样的那种态度。

二,尽量提出经过批评可以解决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细致的解决方案,不要提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我爱吃牛,我想天天吃牛肉,现如今这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你批评有个屌用?

三,更多的批评,更多的关怀。对于那些付出很多功劳卓著的人,不能因为他犯了一些错误就把他贬的一文不值,也不要指望他能一下子就改掉所有错误,任何人的改变都是循序渐进的。若是一直只有批评,那人家就容易觉得越干越没劲,越干消极。

因此批评一个人,既要指出他的不足,也要帮他创造改变错误的环境。比如某某干部文化不够,那么大家该如何帮他提升文化?如果他是因为家里事太多没空学习,难道组织就不应该想办法帮他分担负担?

如果只有批判,没有关怀帮助,这种批判未免过于高高在上了吧?

四,允许被批评者保留自已的态度。人无完人,被批的人有问题,批评的人难道就毫无问题?大多数所谓的批评,受限于批评者的水平,往往很难直击问题的核心,甚至许多时候批评本身就是错误的。

对于这样的批评,也要求被批评者接受,那只能让他产生一种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过是走过场的感觉。只有允许他人保留自已的真实态度,而不是迫于什么压力强行认同某一观点,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是真正有效果的。

因此,当批评一个人时,必须更多在心灵上、生活上关心他,让他感受到大家真的是在帮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贬低打击他。

这些具体措施提出后,批评就不再是那么让人闻之色变的东西了,冯万难一度怀疑,大家之所以缺乏自我反省精神,归根到底就在于批评这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