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晚清大变革 > 第三十九章 初步工业化完成!

第三十九章 初步工业化完成!

然而人民力量的发动,从来都不等于问题的解决,如今冯万难虽然筹到了一些钱,但这些钱离建立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还相差甚远,如果拿这笔钱去建造钢铁厂的话,最多也只够建三个大型钢铁厂,而且之后的机器,零件等全都需要从国外运进来。只有三个钢铁厂的工业化,算得上工业化吗?

因此冯万难只好采取一种半吊子的工业化,也即将整个工业部门进行分门别类,把钱主要拿去买最关键、最重要的机器,其他部分则想方设法采用土法上门,就比如炼钢部门,冯万难不准备采取花大量资金建大工厂的模式,而是准备在江西各地多建小工厂。

冯万难的计划立刻就引起了威尔科特斯的强烈抗议,作为来自工业革命始源地的专家,威尔科特斯相当清楚工业化的大发展趋势是从小工厂往大工厂转变的。

在工业革命初期,英国的大多数工厂都是家庭小作坊式的,但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发展,这些小工厂都接连干不下去倒闭了,为什么?效益太低了,竞争不过大工厂。

大工厂不仅机器多,而且技术上也相当先进,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工厂内部解决,只需要用少数工人就可以生产出大量产品。而且这些大工厂往往离原料地很近,又位于交通便利的地区,能省下一大笔成本,形成资源集聚的效益。

小工厂就不一样了,不仅机器少技术差,耗费的人力也相当的多。而且其所处的位置不是离原料地远,就是离销售地远,交通也往往不方便。成本高,利润少,自然就被市场淘汰了。

冯万难自然是知道威尔科特斯的顾虑,这些小厂技术落后,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很可能几十个工人造的钢都不如大厂一个工人造的钢多,但造大量小工厂确实是如今共盟国唯一可行的办法。

小厂技术落后,因此就不需要花钱从国外购买大量先进的机器,而且小厂规模小,制造起来也比较容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成投产。再加上如今共盟国在人力资源上比较富足,资金却比较落后,建设大量简陋的小厂确实是能让共盟国在短期内完成工业化的一个可行的方案。

初步工业化完成后,以后资金压力小了,那时可以再建造大厂,并慢慢关停一些效益低下的小厂,这样就不至于产生长久的浪费了。

威尔科特斯对这样的计划相当的抵触,他一个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不去参与建设近代化高水平的大工厂,反而去建一些小作坊?这让威尔科特斯相当的不适,甚至产生了自已被侮辱的感觉。只是在冯万难的不断劝说下,威尔科特斯才勉强答应了试一下,毕竟如今除了按照冯万难的办法外,确实是没其他路子可走了。

冯万难的这番半吊子工业化计划,一方面得到了相当多数人民的支持,毕竟如今共盟国虽然还是农业社会,但对钢和铁的需求却依然相当庞大,许多农民使用的锄头的宽刃部分,甚至还是木制的!没办法,铁不够啊!

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对冯万难的计划并不信任,有的甚至报以幸灾乐祸的态度。照例在这些人中,第一个站出来的就是京城那位著名的大主编敦亨了,每次共盟国内部出了点事情,这个主编总是写的比谁都快,别人都赶不上,甚至连共盟国内部报纸准备刊发的一些新闻,也常常被这个敦亨抢了头条。

这个敦亨虽然是个满人,但毕竟是留过洋的,见过些世面,对于共盟国这半吊子的工业化计划,敦亨的态度只有一个词——轻蔑。敦亨在《大清周报》中这样写道。

“众所周知在我国,这个所谓的冯万难先生虽然有着诸多恶名,但却不失为一名枭雄。不管是喜欢他的人,还是厌恶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冯万难先生是个极难对付的狠角色。

但很可惜,自从这个冯万难拒绝了太后慷慨的和谈协议后,他整个人都有些...怎么说呢?神经质吧!鄙人不才,好歹是去西洋见过一点世面的人。洋人的机器那是真的好啊,洋人的工厂那是真的大啊!在洋人那,大机器大工厂就是工业建设的康庄大道,这已经是常识了,小工厂只配到垃圾堆里去。而如今冯万难先生却舍弃了大道,往垃圾身上扑了过去,我看,是他自已也知道不是大清帝国的对手,所以急的失了心智了吧!哈哈哈!”

敦亨的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共盟国内一些反动势力的疯狂叫好,这些人做梦都想重新返回大清的怀抱中,不少人甚至偷偷藏着最新出的太后肖像。《大清周报》虽然并不在共盟国内发行,但却往往会作为舆论战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共盟国,对于这种报纸的流入,冯万难并没有采取严格管制的态度,因为他知道,堵不如疏,你越是堵塞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