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晚清大变革 > 第三章 所谓老赖

第三章 所谓老赖

所谓的当老赖,实际上是门技术活,那可不是说冯万难拍拍大腿表示,今年兄弟们都太苦了,交不起租税,明年光景好些了再交。然后乡绅官吏们就大方地赞同了冯万难的提议,甚至一高兴还免去了部分债务。

上述这种搞法,好听点的说法叫行政手段,难听的讲法叫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没有商量的余地。用这种办法对付人家,人家表面上可能会答应,背地里却在记仇。而对冯万难来讲,如今的敌人自然是越少越好,就算不能当朋友,也最好保持中立,这样他才能集中精力打击最主要,最危险的敌人。

因此,冯万难要做的并不仅仅只是赖掉这笔账,而是让债主高兴地接受这笔账被赖掉这一现实。对此,冯万难首先把矛头对准了当地的官吏。

这些处于冯万难势力范围内的官吏,可谓是非常难过。朝廷自上压来,要求他们征收更多的赋税,训练更多的兵马以对抗长毛。冯万难等则自下压来,所提的要求除了减少赋税还是减少赋税,县令们作为一县之长,时常感觉自已手中一点权力都没有。刁民们与长毛沆瀣一气,就是不交税,处理案件等职能也逐渐被长毛的流动巡回法院取代,县令们每天到县衙里报个到,接下来整天都是无事可做。

甚至这些县令还在冯万难的授意下,反过头来找上头要钱,表示自已这个地方被长毛蹂躏的破烂不堪,急需要朝廷发钱救援啊!

县令们如此低效的活动自然引起了上头的不满,许多冯万难势力范围内的县令直接被撤了职。诡异的是,这些人却丝毫不因为自已被撸掉职位而感到痛苦,每一个都是千恩万谢地从自已的岗位离开,然后迫不及待地从贼窟溜掉。为了感谢这些人的辛劳付出,冯万难甚至还为这些官吏准备了送别会,以此纪念他们低效的官僚主义行为对人民所做的贡献。正是他们的推诿、语焉不详、不作为,才使得朝廷没有能从这征到一分税。感动之下,冯万难甚至还大笔一挥,给他们每人都发了一笔不菲的补偿费。

百姓们更是自发地前来送送这些“好官”,正是在这些“好官”的统治下,他们才免去了那数之不尽的各种赋税。而这样的“好官”,如今却要离去。不少的人开始动情哭泣起来,甚至还有人制作了一块大大的万民匾送给这些老爷。

看着乡民如此的厚爱,老爷们也不禁流下了眼泪,他们上任之初往往想着励精图治,干一番大事业,结果却被百姓群起抵制,毕竟干大事业的钱要百姓出嘛。现在倒好了,卸任的时候啥都没做,每天只是到衙门里喝喝茶,看看报,结果却当了青天大老爷了!

这些官吏可以说是心情复杂地离去了,不管他们个人品性如何,思维认识如何,他们都可以轻易地看出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他们的县在长毛的治下,远比在他们治下要过得安稳太平。不过如今这些都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了,他们如今已经卸职,是闲人了,这些烂摊子就由朝廷新派的县令来接管吧!他们要回老家把万民匾挂起来炫耀咯!

而朝廷那边想往冯万难这派新的县令,往往也会十分困难,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谁愿意主动到贼窟去呢?即便有一些啥都不知道的愣头青被忽悠去了,到了那里依然是处于一种被架空的状态。衙门没钱,衙役们早就不敢胡作非为了,因为权力早就暗中转移到各种影子机构手中。唯一几个公开露面的长毛人物,都属于家庭不在此地,双腿一撒就可以跑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县令们一到任,其唯一实际的统治范围就是县衙,只能被迫当每日喝茶看报的“好官”。

朝廷不是没想过派兵进剿,也确实是用武力控制了些“影子”县城。但之后呢?公开活动的长毛早就跑的没影了,其他的长毛同情者则转入了暗处。无奈的清军只能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甄别,也即搞清楚到底谁通匪,谁没通匪。

然而这岂是那么简单的?长毛几乎每家每户都派人进去过,而每户都一口咬定长毛进来是为了逼迫他们与之合作,而他们都与长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如此根本搞不清哪一户暗中通了长毛。

再加上官府的弊病,许多官兵衙役名义上是去鉴别,实际上是去敲诈勒索,不管你们有没通匪,你家里的人他们一概通通抓进去,不交钱就别想出来。甚至有些官兵因为乡民们拒绝合作,一时恼火就将整个乡村付之一炬。这一搞可就点了火堆啦!

长毛们来他们这,从不逼迫他们做些什么,而如今官兵到来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抓人、杀人,就连当地的乡绅也不堪其扰,许多乡绅甚至翻山越岭请求长毛发兵救援。而冯万难自然不会推脱,派了点部队过去就把这些清廷的蛀虫军队给打了个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