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305
303丶吾家少年初长成
赵桦还真被亲弟弟说中了, 他不想回来,他想参加秋试。
赵桦性格一直都是爱拔尖的那种,总认为自己要做就做最好。
得知院试成绩的时候, 他暗自松了口气。
他们云水诗客的小夥伴们, 李兴竹和岳绍都过了院试的, 两人的成绩都相当的不错。
现在又添了他和大表哥两人。
这样的成绩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好,似乎在意料之外, 又在意料之中。
虽说只是小三元,但也是相当难得的。
赵桦对于自己的第一战,相当满意。
接下来, 定然要再接再厉, 争取□□啦!
一向要强的赵小朋友桦, 回信给家里说要去游学, 走走看看以文会友。
结果,这一来二去, 也不知道是被谁点拔了两句, 他这样的成绩,应该趁热打铁, 指不定明年就能中举了。
十一二岁的小举人, 那可是天下罕见的。
就算拿不到头名,那也是神童级别的。
赵桦在来之前, 就与赵护商量过。
有把握中,并且取得好成绩,再去考。
赵护理解的好成绩,也就前几句, 最后能顺利进入县学或者府学的成绩,总比拿个垫底, 想去读书还得参加考试才行。
赵桦理解的,能拿第一,绝不第二。
赵桦当初在京都时,学习能力就特别强,与李兴竹丶岳绍他们平时各种讨论文章一点也不吃力。
再加上平日里,将赵护的那些个书都翻了个遍。
积累的知识比寻常孩子要多的多,不过身边都是学习很好的孩子,他对自己的认知有一丁点的偏差。
直到拿了院式头名,文章被学政点名,甚至还当成了今年院试的范文,让大家跟着一起学习,赵桦被学政夸得有些晕晕乎乎的,这才知道,自己其实一点也不差。
能拿到头名,并不是运气使然。
甚至学政还告诉他,要是明年他参加秋试的话,可以直接给他名额。
赵桦确实有些心动,可一想到自己的目标,生生将这份心动给压了下去,从学政那里回来,便与陈大在本省有名的塾馆丶学堂,以及府学等等游学了很长一段时间。
原先是打算回京的,可两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回到了老家附近,再加上天气原因,河道早就封了,这会儿回京也过不了年。
两人一商量便回到了千河县。
陈庆夫妻见两人回来了,高兴的呼朋唤友,楞是办了一场十来桌的接风宴。
如今不管陈家,还是赵家,在本县都是有头有脸的。
在知道这是赵护的崽时,就连知府那边都差人送来了贺礼,府学更是有先生特意过来,询问两人可否愿意去府学读书。
这一路走来,赵桦对于自己的水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略一思索便答应了府学的先生。
他有学政的推荐信,当时学政鼓动他参加秋试时,特意将他的名字给划拉了上去,同时给了他一封推荐信。
不管你参不参加,手里有个东西也不至于到时候抓瞎不是。
赵桦也没客气,恭恭敬敬地将信收了下来,并且喊了一声老师,并答应每月给老师写两封信,若有什么不懂的,可能会登门拜访。
谭学政倒是十分乐意提携小辈。
赵桦也是极想看看自己真正的水平。
自从离京之后,他走访了不少的塾馆丶学堂,与人切磋也罢,听人讲学也好,再也不是在京都时,那个傻不啦叽的毛头小子了。
既然决定了秋试下个场试试。
赵桦也就没再耽搁时间,就连除夕都在努力背书。
陈大倒是不着急,他的成绩虽然也不差,可若真进秋试的考场,他心里是没底的。
不过表弟想去试试,他也就陪着他一起读书学习。
赵桦学习忙起来,他还能帮忙照顾一二。
陈大嫂知道他的想法,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肩,“你这想法很对,桦哥儿本就岁数小,你做哥哥的理应多照顾着些。”
话虽如此,陈大嫂思来想去,两日后,还在打算给俩孩子寻个小厮。
学习忙时,帮忙收拾一下房间。
再帮忙准备个时食什么的,洗衣之类的都送到浣娘那里。
她只在村里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