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如此评价,第一个洞府的弟子面色顿时一白。
祖师这是说他尘缘深重,整日修行还难以做到六根清净。
修行之人被说道这个分上,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抿了抿有些发白的嘴唇,那弟子拱手称罪道:
“弟子心境浮杂,实在惭愧,今后必定苦思,断绝过往种种,不负师父教诲。”
菩提祖师对他点了点头,然后缓缓行至下一处石府。
有了这么一个被批评的先例,第二个洞府外站着的弟子激动的浑身一颤。
然而祖师经过他的石府时甚至没有停留片刻,直接略了过去。
无视并不是羞辱。
而是留一个台阶。
虽然没有给出评语,但一切都在不言中。
和方才的弟子是一样的问题。
心境浮躁,身在深林,尘缘却延绵不断,是为下等。
行至第三处石府。
菩提祖师微微点头。
“人生于父母之胎,见形闻声于市井之中,因果与尘世相纠缠实属正常,然勤修之人常常内省己身,门前雪常除,此乃中等。”
被评为中等的弟子眉宇间略有喜色,但被很好的压制了下去。
他对着菩提祖师拱手行礼,谢过教化之恩。
往后,有下等有中等,祖师又行过几处洞府。
直至在一间干燥敞亮,门前积雪已净的洞府前,才蓦然驻足。
所有弟子都将目光投了过来。
那是尘清师兄的洞府。
停顿良久,祖师脸上若隐若现带着几分笑意,伸出拂尘朝着洞门指了指,道:
“我辈修行从修身而始,修身以让六根清净,六根清净则六欲不生,六欲不生则真性毕见。
尘缘既断,这无头雪只消一次便不会再有了,自然无需洒扫。
从根源与世俗断绝,此乃上佳。”
众人听罢,先是一惊,朝尘清投去钦慕的目光。
随后细细揣摩祖师所言,心中若有所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再看那尘清师兄,面对祖师的欣赏,完全没有像其他弟子一样大喜大悲的情绪。
他只是上前两步,淡淡拱手,随后便退了回去。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满随天外云卷云舒。
众弟子心中纷纷感慨,暗道不愧是师兄,不论是道行还是修心养性的功夫,都比他们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点评完尘清的洞府后,菩提祖师的心情似乎好了不少。
对往后几个弟子的言辞都温和委婉了几分。
可是。
当他走到张宁洞府时,两道白眉没忍住跳了跳。
祖师沉着声音,尽可能压制着情绪问道:“觉尘,可是这几日身体不适,为何不扫门前雪?”
张宁缩了缩脖子,总感觉面前的菩提祖师很像他上辈子严厉的班主任。
虽然知道师长的严厉都是为了你好。
但天然就给人一股极强的压迫感。
“师父,弟子这几日身体安好,没有感到不适。”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丢了拂尘,不知从哪里掏出一把戒尺,指着张宁道:
“我道你诚心寻仙,这才将你收在山中,怎知你天性如此惫怠,且不知悔改,如此这般,却待怎么?”
张宁心中有些发怵,但还是依着本心回道:“弟子认为红尘本大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尘缘不断,未必就修不得仙。”
这番说辞下来,全场皆惊。
就连向来不见有什么情绪流露的尘清,闻言也错愕的朝张宁看来。
他只道自己这位师弟不愿扫除门前积雪是有别的什么缘由。
没想到他心中竟然是这么想的。
尘缘不断,说的如此理直气壮,和清修的传统说法完全背道而驰。
说是大逆不道也不为过。
师父这次,恐怕是要动真怒了。
果然。
菩提祖师被张宁的回答气的笑了出来。
停顿了片刻,似乎在想些什么。
随后走上前用戒尺在张宁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转头就走。
临走前还撂下一句话。
“你这徒儿,于我座下修习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