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得了,父亲。”甄宝玉低下头,怯怯的应了。
待甄家的宅子收拾好,甄奉年一家便搬了过去。
甄宝玉还有些舍不得两个小表妹,拉着她们再三叮嘱,“一定要常到我们家来玩儿。”
湘云、湘雯只得答应着。
第24章 年前年后事
甄家在京城的宅子不大,只是方便家里人进京朝贺时住的。
但如今住进去的是未来皇后,按理应该修缮一番。但甄家如今是能低调就低调,哪儿还愿意在这件事上招摇。
郡主只是让人略打扫了下。
陈氏、柳氏带着湘云、湘雯姐妹去玩了一回。
甄宝玉对自己的屋子不甚满意,两个妹妹来,他还有些不好意思。
“这只是临时住的,母亲说不必过多装饰。”甄宝玉解释道。
湘云笑道:“这已经很好了,就是这书架上多摆些书。案上放个笔洗、砚台,看着就更大气了。”
湘雯笑道:“姐姐说得怎么像是你自己的屋子。”
湘云嘿嘿一笑,“是呀,你就说我的屋子好不好?”
湘雯道:“好是好,就不像个姑娘的闺房。”
宝玉听父母说过湘云妹妹的境遇,便猜度她在家会被父母双全的湘雯压一头。听湘雯这么说,他就帮着湘云打圆场,“这才正说明云妹妹心中是有大丘壑的,自与普通的闺阁女子不同。”
湘云微微挑眉,这个甄宝玉,倒是挺会说话。
湘雯听了,却不大高兴的抿了抿唇,没再开口。
甄宝玉见气氛有点尴尬,就拉着两个妹妹下双陆棋,湘云和柳氏学过,能和甄宝玉下个有来有回。
湘雯却不大会这个,陈氏管得严,她平日除了读书、便是做针线,如今还要旁观陈氏管家,根本没什么娱乐的机会。
甄宝玉就好为人师的教她,他脾气好,又有耐心,哪怕湘雯没学会,也没有半分不耐烦。
刚才* 因宝玉夸湘云而生出的不快立刻散了,湘雯又高兴起来,俏脸微红,学得极为认真。
郡主和陈氏、柳氏聚在一处,能聊的也就是权贵世家的八卦。郡主想从中试探下史家这妯娌二人都与哪些人家走得近。
这一试探才发现有趣的,陈氏和柳氏的交际圈差别还挺大。陈氏作为保龄侯夫人,史家的旧交需要她来维持。柳氏虽也是国公之后,但她嫁人后只和自家姐妹来往,再就是翰林院一些官员的女眷。
翰林院的官员多是近些年才通过科举入仕的,再有一些甄家举荐的江南文人。这些人没什么权力,却有名望。日后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郡主听说宁国府的贾敬在翰林院呆的十分不快,忍受不了长期坐冷板凳,辞官修道去了。可史家这位三爷却硬生生的熬了下来,虽一直没有升迁,也没重要的差事,但人家这么不声不响的融入了这些清贵文人之中,这其中可不乏给太子教过书的几位学士。
看来史家这兄弟二人是要走完全不同的路。这倒是件好事。
还在国孝之中,不能饮宴,湘云她们只呆了一个多时辰便告辞。
甄奉年一家走后,史家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平静,湘云湘雯和洪哥儿拾起了功课,两个女孩子开始学《女戒》了,这是古代女子学习的重点,杜娘讲的很是细致,要求的也很严,全文背诵默写。
下午,湘云继续跟着璎珞学针线,她的针线功夫进步的挺快,还新学了打络子。
转眼入了冬,家里上上下下的女眷们都忙起来,准备过年送人的东西。
两个小姑娘今年也学了针线,当然是要露一手的了,打算做两个荷包。这些都要在腊月前做完,进了腊月,就不能动针线了。
今年要绣的荷包与往年还有所不同,因为国孝在身,不能带明艳的荷包,往年常用的大红等喜庆颜色,今年都不能用,湘云想了想,选了青色和蓝色,她并不会太多的花样,只用了简单的云纹和虫草纹。
做完这些,腊月闲了一个月,整日窝在屋里看《三国》和《西游记》,这是她今年过生日的时候,史鼎送的。
说来也算她倒霉,已经六岁了,却只过了一个生日,其余五年都在孝里,只能收到礼物,却不能穿红戴绿,摆宴庆贺。今年更是赶上家里人提心吊胆的时候,只有史鼎夫妇和段姨娘记得她的生日,柳氏送了两件新衣服和几样湘云喜欢的点心,史鼎送了一套《三国演义》和一套《西游记》。
当时还被柳氏嗔了,说小姑娘不能读这些。
史鼎却对湘云道:“这两本书可要好好读,别只看热闹了,其中大有深意,你身在闺阁之中,许多事只能从书本中看来,这两本书便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