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一听是个哥儿,抱着湘云的手不自觉一僵,湘云却仿若未觉,笑眯眯道:“弟弟在哪里?我要看!”
“稳婆正给哥儿擦身子呢?待会儿就抱出来。”泽兰笑着对二位太太道,又凑过来逗湘云,“瞧姐儿这样子定是个疼弟弟的。”她此来有俩任务,一是不能让人在这当口儿上做手脚,要有个三长两短,谁也说不清,二来,如果段姨娘生的是个哥儿,她便要把哥儿抱到正屋去,不能让段姨娘和哥儿有太多的接触,否则有了感情,想再分开可就不容易了。
不一会儿,稳婆抱着个小小的襁褓出来,泽兰接过,抱给湘云三人看,只见那小婴儿皮肤红红的,脸上皱巴巴的,闭着眼睛,哭声很弱。
柳氏和陈氏见了都有些沉默,这孩子瞧着太弱了,像是未足月的。
只有没什么概念的湘云神色如常,“别哭了,我把好吃的都给你!”她说着看了眼泽兰,“走,我们带他去正屋吃东西吧。”
“云姐儿真懂事,这么大点就知道疼弟弟了。”柳氏也回过神来,说着出了屋子,她心说孩子已经生下来了,甄氏又要放在身边养,她能怎么办?为了那点家私杀人害命?这种有损阴德的事儿她可不做,罢罢罢,走一步看一步,想那么多也没用。
回到正屋,陈氏和柳氏给甄氏道了喜,甄氏接过那孩子看了眼,心下微沉。但面上没显露,只笑着给孩子取了名字叫“文洪”
奶娘是早预备好的,姓姜,甄氏让奶娘把孩子抱下去喂奶了。接着就和两个妯娌说起,自己要把洪哥儿养在正屋的事情。
二人早料到会是如此,陈氏道:“大嫂这病需要静养,万一孩子夜里哭闹怎么好?”
“无妨,我的病已经好些了。”甄氏道。
陈氏、柳氏闻言,也就不好再多言。
洪哥儿在甄氏屋里的待遇虽不差,可怎奈他生的日子不对,家里正戴孝,洗三满月百天这等日子一律不能大办,也就陈氏柳氏送了平安符长命锁来。
洪哥儿先天体弱,短短三个多月,就请了好几次大夫。
荣国府史老太君派了媳妇过来送中秋节礼,顺便来看看大房的两个孩子。
回去便和贾母说起,“那云姐儿瞧着是个有福的孩子,白胖白胖的,活泼好动,小嘴也甜。”
贾母颔首,“我也觉得云丫头不错。”
“那洪哥儿瞧着就弱了些,脸色发黄,也不知道能不能养大。”
贾母叹道:“哥儿若是养不大,大房就只剩下甄氏和云姐母女俩相依为命了。”
“老太太倒也不用愁,甄夫人的家世在那摆着,就算没了丈夫,还有娘家呢,甄家老太太还能让女儿受了委屈不成?”
“可甄氏身子也不大好。”贾母问:“你瞧着她怎么样?”
“瞧着是比大老爷刚去世那会儿瘦了些,但精神头还不错。”
“让人送些药材过去。”贾母道。
甄氏那孩子怪可怜见儿的,作为史家的长辈,她没能教好大侄子,让甄氏在史家受了那么多委屈,她便想着多弥补她些。
一是为了自己的良心,二也是希望甄家别因为后宅的事情和史家闹得不愉快。他们这些人家在朝堂上已经够艰难了,互相扶持还来不及,不能再生内乱。
思及此,贾母便想到了东府,那个贾敬整日不知在想什么,中了进士,也有了儿女,如今竟闹着要辞官,把爵位让给儿子贾珍。问就是不愿在沾上他们这些是非。
贾敬从小酷喜读书,比贾政天赋更高,年纪轻轻中了进士。这样的人最是恃才傲物,便不把祖宗基业看在眼里了,一心想做个清流文官。
谁知他在翰林院干的并不如意,回来竟抱怨起家里人,倒成家族拖累了他。
史鼎也在翰林院,贾母便想跟他打听打听到底怎么回事,如果是翰林院官员中间闹了不快,他也好从中劝和。
贾母于是亲自写了信,让明日去史家送药材的人,顺便把信带过去。
第06章 有人嚼舌根
柳氏收到姑太太送来的信,自己没敢拆。等史鼎回来,直接交到了他手上。
史鼎看过后,叹息不语。
柳氏见状,就好奇问:“怎么为难起来了?”
史鼎和妻子感情很好,几乎是无话不谈,柳氏也是国公之后,这些事她是知道的。史鼎于是没瞒着,“姑姑让我打听打听他们东府大爷在翰林院是受了什么委屈?帮忙劝和劝和。”他说着冷哼了一声,“那人眼睛长在脑袋顶上了,能受什么委屈?不过是前段时间皇上为太子挑选师父,名单里有他,太子却找了个由头把他的名字给划掉了。”
“为何?”柳氏不解,听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