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想着早点回家,却不知道家到底是什么样。现在他知道了,家就是厨房里的烟火,是孩子的笑声,是爱人递过来的一杯热水,是这些琐碎到不值一提,却让人牵肠挂肚的瞬间。
吃饺子时,李阳突然举起碗:“祝爸爸永远不离开我们!”李悦跟着举碗,奶声奶气地喊:“祝妈妈越来越漂亮!”苏瑶笑着给他们夹饺子,眼里的光比灯光还亮。李渊看着碗里的黄金饺子,咬开时,蛋黄的油汁流出来,烫得他舌尖发麻,心里却甜得像灌了蜜。
收拾碗筷时,苏瑶突然说:“明天老郑他们来,你给他们看看阳阳的奖状吧,上次期中考试进步了二十名。”李渊愣了愣,才想起自己的军功章还在抽屉里,而孩子们的奖状,早就被苏瑶贴在了客厅的墙上,最显眼的位置。
四、老物件里的新故事
周日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在客厅的地板上。
老郑抱着个木盒子,坐在沙发上,小宝跟在他身后,手里攥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还在播放动画片。李渊给他们倒了茶,苏瑶端来刚烤好的饼干,李阳和李悦围在老郑身边,好奇地看着那个神秘的木盒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我当年的‘宝贝’。”老郑打开盒子,里面铺着块褪色的红绸布,放着枚三等功勋章,一本磨破了皮的笔记本,还有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军装,笑得一脸青涩,胳膊上还戴着“炊事员”的袖章。
“这是爷爷年轻时?”李阳指着照片,眼睛瞪得溜圆,“比爸爸还帅!”
老郑的脸红了,挠了挠头:“那时候啊,总想着立个大功,让家里人骄傲。”他拿起笔记本,翻开泛黄的纸页,“这是我记的菜谱,在猫耳洞没事干,就琢磨着回家给你奶奶做什么菜。”
李悦指着勋章上的锈迹:“爷爷,这上面的星星会掉下来吗?”
“不会。”李渊把她抱起来,放在腿上,“这些锈迹,是时光留下的印章,就像爸爸手上的伤疤,都是故事。”他拉起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虎口的疤上,“你看,这是爸爸拆弹时不小心划的,当时想着,一定要活着回家,不然就没人给你讲睡前故事了。”
苏瑶走进房间,抱来个相框。相框里,左边是李渊的军功章,右边是李阳的三好学生奖状和李悦的绘画奖状,中间贴着张全家福——照片上的李渊穿着便装,搂着苏瑶的肩膀,两个孩子挤在中间,笑得露出豁牙。
“这是我们家的勋章墙。”苏瑶把相框放在茶几上,“每个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老郑看着相框,突然抹了把眼睛:“要是你奶奶还在,肯定也给我弄这么个框。”小宝放下平板电脑,拿起爷爷的勋章,小心翼翼地别在自己的校服上:“爷爷,明天我带去学校,告诉他们这是真的军功章!”
李阳跑回房间,抱来自己的作业本:“老郑爷爷,你看我写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老师给了满分!”老郑接过作业本,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念到“爸爸的肩膀很宽,能扛着我和妹妹跑”时,声音哽咽了。
阳光渐渐西斜,把客厅里的影子拉得很长。老郑和小宝要走了,临走时,小宝把平板电脑里的动画片换成了爷爷的录音,里面是老郑讲的猫耳洞故事,他说要带去学校,放给同学们听。
李渊送他们到楼下,老郑拍着他的肩膀说:“小李啊,我算明白了,咱们当兵的,打赢了仗不算完,守好家才算真本事。”李渊看着老人的背影,突然觉得,那些在战场上没掉过的眼泪,此刻正悄悄地往心里流。
回到家时,苏瑶正在厨房煮姜汤,李阳在给相框擦灰,李悦拿着彩笔,在相框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爱心。李渊走过去,从背后抱住苏瑶,下巴搁在她的发顶,闻着厨房里的姜味和她身上的栀子花香,突然说:“谢谢你。”
苏瑶转过身,笑着捶了他一下:“谢什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窗外的月光升起来,照在客厅的相框上,军功章和奖状在月光下泛着光,像撒了一层碎钻。李渊看着这一切,突然明白:所谓归巢,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所谓勋章,不是挂在胸前的金属,而是刻在心里的牵挂。他曾是战场上的兵王,如今只是个归巢的丈夫和父亲,而这,就是他这辈子最光荣的身份。
(本章完)
喜欢兵王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