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时光里的军功章
一、拔河绳上的掌心温度
深秋的风卷着落叶,扑在学校操场的红色跑道上。?s+h_u.x.i?a\n!g_t.x′t¢.-c?o_m~
李渊攥着拔河绳的掌心沁出薄汗,粗糙的麻绳磨着虎口的旧疤,传来熟悉的刺痛感——像当年握着步枪枪托的重量,却又截然不同。绳尾系着的红绸带在风中晃悠,对面是五年级(3)班的家长队,个个膀大腰圆,为首的男人拍着胸脯喊:“去年冠军,今年还得是我们!”
“爸,加油!”李阳站在队伍侧面,校服领口别着的“拉拉队队长”徽章歪歪扭扭,手里的塑料喇叭被他吹得破音。李渊转头时,看见苏瑶正踮脚给李悦整理羊角辫,女儿举着张画着“必胜”的纸牌,小脸冻得通红,鼻尖却冒着热气。
裁判的哨声像冲锋号。李渊下意识地撑腰、蹬腿,动作标准得像在执行战术动作,身后传来家长们的呐喊,混着孩子们的尖叫,形成一股温热的力量,顺着拔河绳传到他掌心。绳中间的红绸带晃了晃,竟被对方拽过去半尺。
“稳住!”李渊低吼一声,声音里带着军人特有的穿透力。他能感觉到身后的力量在松动,有家长开始龇牙咧嘴地往后仰,姿势狼狈得像被风吹倒的稻草人。这让他想起在丛林作战时,战友们背靠背组成的防御圈——信任不是喊出来的,是靠肩膀抵着肩膀、后背靠着后背熬出来的。
“爸爸用力!”李悦的小奶音穿透嘈杂的人声。李渊余光瞥见苏瑶正举着手机录像,镜头却时不时往他这边偏,嘴角的笑意比阳光还亮。他突然想起上周家庭聚餐时,李阳偷偷说“同学们都笑我没爸爸来开家长会”,此刻那孩子正涨红着脸,用尽全身力气喊加油,脖子上的青筋像小蚯蚓一样鼓着。
红绸带在中线左右摇摆。李渊的手臂开始发酸,肌肉的酸胀感顺着胳膊爬向肩膀,像扛着沉重的装备行军。他深吸一口气,突然喊起在部队时的号子:“一二!一二!”身后的家长们愣了愣,竟下意识地跟着喊起来,步伐渐渐统一,绳子猛地往回拽了一大截。
哨声再次响起时,红绸带稳稳地停在他们班的区域。李阳扑过来抱住他的腿,校服上沾着的草屑蹭到他的裤子上,孩子的眼泪和鼻涕糊在他的裤腿,却热得烫人:“我们赢了!爸爸你好厉害!”
李悦举着纸牌跑过来,牌角被风吹得卷了边:“爸爸是超人!比动画片里的还厉害!”苏瑶走过来,用纸巾给他擦汗,指尖触到他滚烫的脖颈,嗔怪道:“多大岁数了,还跟小伙子似的拼命。”
李渊看着她发红的眼角,突然弯腰把两个孩子都抱起来,一手一个,沉甸甸的重量压得他胳膊更酸,心里却踏实得像落了地的石头。-p′f·w^x¨w`._n?e/t\周围的家长笑着起哄,有人喊“李教官深藏不露啊”,有人问“以前是不是练过”。他没回答,只是看着怀里的孩子,看着苏瑶眼里的光,突然明白:比起在战场上赢得的胜利,这一刻的欢呼,才更让他觉得骄傲。
二、辅导室的旧信与新泪
服务站的玻璃窗上,凝着层薄薄的水汽。
李渊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捏着张泛黄的信纸。信纸的边缘卷了角,上面的字迹娟秀,却有几处被水渍晕开,是老郑的妻子当年写给前线的信。“家里一切都好,妈让你别惦记”“小宝会叫爸爸了,就是总对着你的照片喊”“等你回来,我给你做你爱吃的槐花饼”……
老郑坐在对面的木椅上,手里转着个搪瓷缸,缸身上的“为人民服务”字样已经模糊。“她走了三年了。”老人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走的时候还念叨,说没等到我给她讲完猫耳洞的故事。”
李渊想起自己的抽屉里,也锁着一沓信。是苏瑶这些年写的,有的寄到部队,被退回时盖着“收件人外出执行任务”的戳;有的没寄出去,叠得整整齐齐,信封上写着“给李渊”。他以前总觉得没时间看,现在才发现,那些信纸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她独自撑过的日夜。
“我帮您整理成册子吧。”李渊把信纸抚平,“把您的故事也写进去,给小宝留着。”老郑的孙子小宝总觉得爷爷的军功章“土气”,宁愿戴同学爸爸送的限量版球鞋徽章,也不肯碰爷爷的旧军装。
老郑的眼睛亮了:“能行吗?我这记性,好多事儿都记不清了。”
“能。”李渊拿出录音笔,“您慢慢想,想到一点说一点。就像您当年排地雷那样,一步一步来。”他按下录音键时,窗外的阳光正好穿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