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楚朝堂上就着新南燕王之事,吵得不可开交。但有一点,他们是十分统一的——对於这敢在老虎头上拔毛的黄毛小儿,要战,必须战!
区区五万兵马,才占了两城,就敢称王?守齐那三儿子约莫也是个脑子没长好的。
作为百官之首,丞相当即表态:“臣认为主将当选长公主最合适。”
此言一出,大多数人都点起了头。鉴於这几年战事多由宫羽领兵,几有不成事的,没人会因为女子的身份而轻视她,反而觉得这般乌合之众交於她对付,定是十拿九稳。
宫羽也上前一步,作为长公主,即便平时不需上朝,但遇到这般场合,还是能够列席。她低头作揖,淡淡道:“儿臣愿意领军,请父皇恩准。”
守泰淳看着她的目光有几分覆杂。这是他第一次上朝,为的便是不允宫羽带兵。她十五岁随军,至今近三年,虽年岁不长,但便是他在南楚少有接触政事,也听闻过她以少胜多,屡创奇迹之举。太后曾叹息他母后过刚易折,但也曾夸赞过宫羽好强而坚,纵是世上男儿中的翘楚,也少有及。但也正因为这样,他不能让她领军,否则三哥定是死无葬身之地。
他也恼啊,若他是三哥,必定是挖个坑把自己藏起来,可对方倒好,才得了五万兵马就敢招摇。守泰淳搭在椅壁上的手不禁用了力,青筋毕露,正待开口,却已经有把粗犷的声音响在前。
“可笑!一介女流不安於室,偏要学男子逞凶斗狠,阴阳倒置。难不成我北楚就无一好男儿可出来担当?”
这话一出,方才都在“附议”的人立刻禁声。说到底,即便认为宫羽有些才能,他们都不会承认男子比不上女子。
宫羽侧过身,看了那一脸络腮胡子的人一眼。她自不会认得了他,但也不需认得,此时能出来抗议的人定是太子阵营的。
她微微一笑,眉眼很是温柔:“大人认为谁更合适?”
谁都比你合适。守泰淳心里嘀咕着,目光不知不觉都定在了宫羽身上,却只能看到她乌压压的发髻和那一袭如火的宫裙。
那络腮胡子被宫羽的好脾气惊了一下,但要说的话是他们早就定好的,他不急不忙地说了个名字:“微臣推荐李威李都尉。”。
宫晔仍为北楚侯时便爱四处征战,朝中向来重武轻文。而武将们生性粗豪,不喜拉帮结派,以至於宫寒多年来拉拢到的支持者里并没多少领兵之才。这也是宫寒一直对付不了宫羽的真正原因。而如今被提到的那人,是他们一党费了大力气扶植上来的。
这算盘打得倒是响啊。他们谁都没把那前南燕三皇子当回事儿,只把这当作一个攒军功的跳板。
“陛下,臣认为不妥。李都尉并没有上战场的经验。那南燕王不知与西乔达成什么协议而得了那五万兵马,我们不知其底细,还是不好太过轻敌。”一老将站了出来。
“以臣看来,秦将军是小心太过了。”宫寒做了个手势,便立刻有人站出来反驳,“西乔惯是胆小懦弱之辈,当初便是急不可耐地朝我北楚低头进贡。五万兵马恐怕也是倾其大半之力了。而守彦秉才占了两城,便敢称王,与我北楚宣战,可见是个目光短浅的人,根本不足为惧!”
秦将军动动唇,还是叹了口气,转向宫羽:“长公主怎么看?”
“几位大臣所言都有理。”宫羽朝老将轻轻点头,回过身来对守泰淳作揖,“儿臣忧虑的是另一个问题。五万不是少数,无论出於何种原因借兵,西乔国都早已对北楚有不臣之心。此事绝不可姑息。依儿臣所见,应当兵分两路,一路讨伐南燕王,一路进军西乔。既是讨个答案,也为威慑他国。”
丞相也站出来:“长公主所言甚是。这南燕王不过是个跳梁小丑,西乔国表面一套,背后一刀终是个祸患,臣提议令长公主率军十万前去讨伐。”
毕竟再不好也是他三哥,即便他们从前的关系也算得上水深火热,但有一个北楚和宫羽夹在期间,守泰淳还是觉得三哥才是自己人。如今听着这个“自己人”被轮番鄙视,他有些不开心,但一想到宫羽若是去了西乔,那么三哥这边她便顾不上了,倒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当他想拍板定下来时,宫寒却不干了:“皇妹,我可是听说你是直到近几日了才能下床。这一杖都熬不了,西乔国地处沙漠,环境艰苦,怕是你承受不来。”
宫羽若是替父皇把西乔也拿下,那他这些日子在朝中建立起的威信不都白费了吗?可他本没把西乔放进计划里,如今只提出了李威一人是应付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