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看了张绍一眼,有些不以为然,“此乃小儿之见,只要我们迁移行动迅速,并妥善予以安抚,百姓就不会南逃!”
张绍讪讪一笑,果断退下,他还偷偷的看了贾诩一眼。
贾诩先是一愣,随即心中恍然,敢情,他是在学自己啊。
一老一少四目相对,贾诩的脸上不免露出了一丝苦笑。
这小子真行,该表现的时候积极表现,听不听劝,全凭曹操自己做主,简直是深得自己的真传。
这哪里像是辛毗的学生,倒更像是自己的学生。
曹操的身边并不缺聪明人,但是能做到收放自如的,为数不多,贾诩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现在又多了一个张绍!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既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又不会引起曹操的反感。
即便曹操没有采纳,事后,如果应验了,曹操也会更加看重你。
等议事结束后,群臣相继离去,贾诩故意放慢了速度,等张绍出来后,他主动靠近问道:“你刚才看我,是何用意?”
“贾公何必明知故问呢?这曹营上下众多谋士之中,阿绍最佩服的就是贾公,我的这点小聪明,岂能逃得过贾公的一双慧眼。”
这种吹捧,对贾诩并不奏效,他平静的说道:“你小小年纪,就料到了淮南的百姓会远避江东?”
张绍眨了眨眼睛,反问道:“难道贾公不这么认为吗?”
“老朽年长你几十岁,我能看出这不算什么,倒是你,毕竟今年才九岁。”
“过了年就十岁了!我就当贾公是在夸我了。”
张绍跟在贾诩的身后,贾诩脚步很慢,张绍的脚步明显更慢了一些,以示尊重。
“回去后,有空记得来家中坐坐。”贾诩主动发出邀约。
“一定,一定!只要贾公不嫌我叨扰就行!”
两人正在说话,杨修走了过来,他冲两人点了点头,忽然说道:“不知道你们两人家中都收拾好了没有?”
“收拾什么?”张绍故意装傻,不解的问道。
“怕是要迁都了,我们这些人都要去邺城。”
“去邺城?”张绍瞪大了眼睛,“不会吧,没听丞相说起过啊。”
嘴上这么说,张绍心里却说,难怪曹操日后会杀你,要搁我,我也杀!
猜出上司的意思,其实很正常,但是一定要低调,不要拿这种事到处炫耀卖弄。
幸好,张绍现在还没有告状的习惯,要不然,早就给杨修准备几双小鞋穿了。
贾诩却是默不作声,只是非常冷漠的看了杨修几眼,显然,他不太喜欢杨修。
好像杨修走过来,能把厄运带给贾诩一样。
张绍故意压低了声音,“德祖,丞相可没有对外提起这件事,你可真行,连这都能猜到,佩服,佩服!”
杨修昂首挺胸,一脸的得意,“知道为什么丞相要去邺城吗?”
“不知道,还望德祖教我。”
杨修并没有注意到,张绍对他的称呼,不知不觉,已经把“先生”两个字去掉了。
杨修激情饱满,侃侃而谈,“丞相深谋远虑,早有迁都之心,只要丞相去了邺城,就能避开天子,从而打造自己的班底,群臣接下来,也必然要做出选择。”
“什么选择?”张绍好奇的问道。
杨修故意吊了一下胃口,随即神秘一笑,“这还不简单吗?去邺城的人,自然是追随丞相的,而继续留在许都的,则意味着,是心向汉室的或者不被丞相信任的。”
贾诩则是一言不发,静静的站在一旁,其实,他压根就不想听这些。
而张绍不得不承认,杨修确实很有天赋,他竟然连迁都都能瞧出来。
过了好一会,杨修才离开,他的脖子挺的很直,就好像打了胜仗一样,洋洋自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脚下。
贾诩看了张绍一眼,提醒道:“这种人,你最好不要和他走的太近。”
哪知,张绍转过身来,忽然说道:“那是当然的了,我可不想早死!”
贾诩顿时心头一震,“此话怎讲?”
“聪明是好事,但卖弄聪明的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贾诩真的震惊了,对张绍不得不刮目相看。
“他现在固然没有事,但是,这样的性格,早晚也会摊上事,他和我们不同,我们是帮丞相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而他至今没有为丞相献出一策一计,反而恃才放旷,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