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马皇后鞭打朱老四,她的态度
朱标的名声越好,就越说明,他是反贼。不利于永乐朝的统治。相反,朱标的名声越差,那他的造反就会显得天经地义,顺应太祖皇帝的意思,能够挽回一点颜面。也能够维稳国家安定。不过……最后怎么写朱标,还是看朱棣自己的态度。“娘,朱允炆他都快把我大侄子,从史书上抹掉了,我……”朱棣想要解释,自己抹黑朱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在朱允炆登基后,修撰的史书里,把朱元璋对朱雄英的宠爱,都修到了自己头上。一笔带过朱雄英。导致朱雄英的存在感极低。之后,他夺了皇位,操作和朱允炆差不多。将朱元璋对朱标的宠爱,都用史笔,写到了自己头上。只不过没有朱允炆那么狠,直接抹除了朱雄英。马皇后没等其说完,便直接打断道。“我没有问你朱允炆怎么样,其余的,我暂时不管。”“我就只想知道,在你登基后,修撰的史书,是如何写标儿的。”“如实回答。”其余的不管,修撰史书,是历朝历代必行之事。是能够看出来,当朝皇帝,对前朝是什么样的态度。见朱棣一直含糊不清。马皇后便直接转向朱高炽询问。“既然你不想说,那就闭嘴。”“高炽,你说。”“现在,我不讨论,老四的谋反是否正确,是不是事出有因。”“我只想知道,标儿死后,在老四的史笔下,是如何形容的和评价的。”朱高炽也汗颜了。只得向朱棣投去目光。心中不禁嘀咕着。爹,让你好面子,这下好了,让皇后知晓你史笔诋毁懿文太子的事情,不仅没能赎罪。反而罪加一等。马皇后看着支支吾吾的朱高炽,也是难得有些怒气,喝道:“给我说话!”“别看你爹!”朱高炽被这么一吓唬,便直接说道。“懿文太子所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尝督过之,退辄有怨言,常于宫中行呪诅。”“懿文太子以柔弱牵制文义,不称太祖意。”朱棣倒也没有过多抹黑朱标,只是在朱元璋对朱标的态度上,稍作修改。总结来说就是。朱标不是让朱元璋很喜欢。最起码没有像朱允炆那样,直接抹除大量关于朱雄英的记载。当然,朱雄英年幼,关于其记载的不多,抹除很容易。可朱标当太子二十五年,想要从史书上,完全抹去朱标的记录,也基本上不太可能。听着朱高炽这两句话。马皇后的脸色稍微好些。“既然你们知晓未来的事情,那为什么要说出来”“而不是烂在肚子里。”“实际上,只要你们不说,没人知道未来的事情。”“你们只需要遵循历史发展轨迹,便可成为皇帝。”“反而是要大张旗鼓的赎罪,这是为何”其实这件事,理应只有朱棣和朱高炽自己知晓。要是他们不说。也没人会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朱棣这里的逻辑不自洽。她熟读各类史书,她也很清楚,能够靠造反当上皇帝,都不是什么简单货色。就拿唐太宗李世民举例。你说他知错吗玄武门之变,杀害手足兄弟,逼迫父亲,他肯定知道错误。你说他会愧疚吗肯定会,毕竟李建成早年和李世民的关系还好。可你要是说,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他还会发动玄武门之变吗结果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会!这个案例,同样适用在朱棣的身上。从朱棣的态度来看,他知道这是谋逆,也知道这对不起朱元璋,对不起朱标。可你要是让他再来一次,他真的不会发动奉天靖难吗很显然,就算真的给朱棣再来一次机会,他还是会发动奉天靖难。哪怕是给朱棣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奉天靖难依旧会发生。说好话,嘴上承认错误,谁都会。因为动嘴皮子,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可真的要让他们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朱棣要是真的感觉到知错,认错,改错,那他就应该把皇位还给标儿一脉。显然……朱高炽是太子,就证明,他没有这个心思。“因为儿臣心中的愧疚。”朱棣语气缓急道。“你没有对我说实话。”马皇后淡淡道。“这就是实话。”“是吗”马皇后就这么盯着朱棣。虽然平常马皇后仁慈厚德,可在关键时候,给予人的压力,也不逊于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