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王上加白:八爷成千古一帝了? > 第174章 历史周期律

第174章 历史周期律

启元帝继续说道:“就比如说,上一次在低谷期的时候,

就是明朝末年,那些旧时代的贵族们,这个王爷那个侯爷的,

如果哪家,要是去做点买卖营生,都会觉的不是意思面上无光,那都不好意思跟人说。”

“啊!这究竟是为何呢?”老十允俄满脸疑惑地问道。

“十弟啊,要知道在那个时期也就是明末的时候,那些王族们的心里面,可没有把所谓的买卖当回事儿,

那是下贱的人才会去做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那纯粹就是玩乐罢了。

要是知道,谁要要是去读书练武做生意,不一天遛狗斗鸡,反而会遭到,所有贵族的耻笑。

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那才叫做尊贵、有面子呢!”

听到这话,允俄不禁张大了嘴巴,脸上满是惊愕之色,惊呼道:“啊?竟然如此离谱之事!”

这时,启元帝转头看向四哥允禛,缓缓说道:“孩子们不是常说,魏晋南北朝荒唐却又美好嘛,

但朕实在不愿提及这些,只因前明与魏晋南北朝灭亡的情形颇为相似,而且明末的状况更是变本加厉,

现在不都常总结,明朝就忘在那些读书人手中嘛,那时的明朝士大夫们,尽是清谈误国,一点正事不干,天天就是内斗。”

允俄眨巴着眼睛,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急忙开口问道:“八哥,到底什么是清谈啊?”

他的性子向来直爽,心里一旦有了疑问便怎么也憋不住,于是就这样毫不顾忌地。打断了启元帝的话。

一旁的雍亲王允禩见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刚想要出言呵斥几句。

然而启元帝胤禩,却一眼看穿了四哥的心思,赶忙摆了摆手,示意无妨,面带微笑耐心而又温和地,向十弟解释起来。

“清谈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谈论那些玄之又玄、虚无缥缈的东西,算个卦了神神道道的东西,

这种事情,平民老百姓喜欢聊聊这个,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要命的是,到了明末的时候,关键是这些当官的也都标榜,自已清不问俗事不理政务比如....”

允俄见状,赶忙摆了摆手,急切地说道:“八哥,明末的那些事儿,十弟我多少也了解一些,不过我更好奇,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听到这话,启元帝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好在一旁的老十三怡亲王眼尖,一下就瞧出了八哥的难处,于是赶紧开口说道:“十哥,您怎么这么多问题啊……”

胤禩却是不以为意,笑着回道:“哈哈十三弟,没事儿没事儿。”

而此时的胤禩已然在脑海里,依然想到了合适的例子,

只见启元帝不紧不慢地说道:“嗯比如,比如东晋时候有个叫王徽之的人,他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有一次,他的上司问他:‘你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具体负责管理些啥呢?’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王徽之居然一脸茫然,反问说:‘我不知道啊!我只看到经常有人牵着马匹来来往往的,或许那是管马吧!”

上级目光锐利地盯着王徽之,语气严肃地问道:“你到底管多少匹马,你应该知道吧!”

王徽之心,向来对这些琐事漠不关心,又怎会知晓具体数目呢?

潇洒的摇了摇头,回答道:“我从来都不管,怎么可能知道呢?。”

那上级显然并未就此罢休,紧接着追问道:“那死了多少马!”估计是看他这样能管好吗?

只见王徽之一脸茫然,皱起眉头回道:“这活的有多少,我都不知道,还能知道死的吗?你是不是傻。”

说罢,还白了上级一眼,似乎觉得对方有些愚蠢。

就像王徽之这般行事作风,在当时全国上上下下的人,居然被视为一种标杆,成为众人纷纷效仿的对象。

门阀氏族在晚明,就是那些当官的,凑在一起天天就在那块清谈,高谈阔论、侃侃其谈,仿佛这才是所谓的高雅与风度。

如果一个官员务实有正事,那就是浊,跟清就是对立的,

上面的高官就看不起你,对你的评价就很低,你还想升官?想都不想。

时间推移到了明末,情况依旧没有太大改变,此时的选才制度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颇为相似,

主要依赖于上司的主观评价,来选拔人才,就连原本应该公正公平的科举考试,

也已形同虚设,买官卖官之事更是,明目张胆地进行着。

怡亲王听闻此状后,不禁面露愁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