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传统婚俗讲究“三书六礼’。所谓三书即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所谓的六礼, 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按现今的语言来解释,纳彩是择配、提亲的意思。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媒”。问名,即所谓的“讨八字”。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讨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时,要请阴阳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亲。古代的问名习俗,还含有问清姑娘是谁生的,即问清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是正室所生,还是继室所生。封建时代为求婚姻的门当户对,问清嫡庶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纳吉,指提亲。 一般来说,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后,就认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将这一事实告诉女家,谓之纳吉。纳征,即现今所说的“送彩礼”、 “送嫁妆”。“征”的意思是成功。送彩礼之后。婚姻就算成立了。未送彩礼时,婚姻未必成立。请期,指择定娶亲的日子,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话所说的“送日子”。娶亲日期要征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请期”。亲迎,指娶亲。男家派人或亲自迎娶新娘。
齐、秦现在只是定亲因此只需订亲之书、过礼之书,纳彩、问名、纳吉、纳征即可,因为赢来还未成年因此要等到赢来加冠之后再行请期之礼。
观战台上张灯结彩,齐、秦两位国君身穿礼服坐对面而坐,晋候鲁候、卫候、郑候在二人之间就坐充当媒证,秦君夫人申怡也是盛装出席坐在赢开身侧。吕购一见申怡哈哈一笑说:“弟妹还是如此年轻,真叫为兄羡慕。为兄更羡慕你们伉俪二人生了个好儿子呀,从今以后你我两家要多亲多近。”
申怡施礼答到:“多年不见,兄长风采依旧,当年在镐京曾一睹兄长风采至今记忆犹新。不想如今能与兄长结为姻亲,小妹心中喜不自胜。兄长且请放心,小妹定会待姬姜如己出。”
吕购听罢笑着说:“好,若是申候知道此事,定会喜出望外的。”
申国是一个老牌的诸侯国,其建封历史可一直追溯到殷商时期。周武王伐纣灭商之时,申国国君审时度势追随武王灭商兴周算是开国功臣,因此保住了富贵荣华。又因为申国地处对抗犬戎的最前线,是大周王室的一道屏障,因此备受周王室信赖。
当今申候名曰姜宁,是当今周王姬宫湦的王后以及秦君夫人申怡的生父,周太子姬宜臼和秦公子赢来的外公。从申候的姓来看申国和齐国算是同宗,因此申怡称吕购为兄长也是恰如其分的。
申国地处边疆和犬戎长期对抗,因此一直以来算是兵强马壮。当今申候姜宁与周王室关系密切,在周王朝中身兼要职,负责王室宗族事务,虽不问朝政但却是可以左右王室宗族要务的实权派人物。
申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历代国君都有漂亮的闺女,而且喜欢把闺女嫁的到处都是。犬戎大狼主翟桓和申国大夫费仲相约调停西戎和秦的纠纷时就曾说过此事,翟桓的高祖母就是当时申候的闺女,所以翟桓的血脉中还有申候的基因。
当今申候姜宁更是了得,把嫡长女嫁给了姬宫湦成了王后,把庶女申怡嫁给赢开成了君夫人。不得不说姜宁眼光独到手段高明,反正不管将来如何,申国总有依仗,也正因为如此申候在诸侯中也是很有地位的。从这层关系上讲,吕购把爱女嫁给赢来也不算是下嫁,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身披红绸的百里栖张固走上观战台将手中订亲之书、过礼之书,双手递给同样是身披红绸的齐国上卿。齐国上卿将订亲之书、过礼之书呈给吕购,吕购看过之后,提笔写上自己的名字。一时间,台上台下欢声雷动。
此时,身穿礼服的赢来在姬仇和姬掘突的陪同下来到吕购面前行叩拜之礼。吕购眉开眼笑的使出双手虚扶赢来,嘴里不停地说着:“快免礼,快到岳父身边来。”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更何况吕购一眼就相中了这个赢来呢,现在吕购怎么看赢来怎么舒坦,恨不得立刻就把闺女送过来当场就让小两口拜堂成亲。
姬掘突紧挨着赢来坐,这孩子许是高兴过分了歪着头问吕购:“齐公,您还有闺女吗?”
众人听罢无不捧腹大笑,吕购笑眯眯的看着姬掘突,说实话吕购这次来没想到会遇见赢来、姬仇和姬掘突,一开始的时候他对姬仇很是青睐,但在见到这个赢来之后就改了主意。不过他还是非常欣赏记仇和姬掘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