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铺些碎石砖瓦就差不多了。”
祝青森兴奋的说着,路修好了去县里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虽然比不上青砖铺成的路面,但是雨雪天不至于下一踩一脚泥,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这任县令真的是为民做实事的大好人呐。
“那就好,你去喊一声你哥,吃饭了。”李溪越把米饭盛好,又往砂锅里撒上一点盐,等入味儿就可以吃饭了。
“好嘞!”祝青森快速跑到村头,冲着山下大喊,“哥,回家吃饭了!”
祝青山停下正在夯土的动作,“好,马上就来。”
“青山,你媳妇又在家给你做好吃的了,你才享福啊。”
“对啊,你们今天肯定又吃肉,我都一个月没尝过肉味儿了,我家那婆娘抠门的很…”
祝青山放好工具朝各位叔伯告辞,“哪里,都是粗茶淡饭而已,成兴叔、大牛叔,我先回家了,下午再来。”
“行…你快回吧。”
贵妃祠落成后,县里出资修路,但是人手还得祝家村自己出。
因为有工钱拿,又是为了村子的大好事,所以每个人都卯足了劲,一点儿偷懒的想法都没有。
回到家时,饭菜都已经摆好了。
“快洗手吃饭了。”
“嗯,你们先吃着。”
等洗好手,祝青山端起碗大口大口的吃着,明显是饿坏了。
李溪越不停的给他夹肉,这修路是个体力活,得吃好点儿。
腌笃鲜口味咸鲜,汤白汁浓,肉质酥肥,笋清香脆嫩,鲜味浓厚。
一家人吃的满口流油,坐在一旁婴儿车里的无忧流着口水不停的想往桌上爬。
一时间只有吃肉喝汤的声音,最后所有人都吃撑了。
嗝~
祝青森打了个长长的饱嗝,“这才是美味啊,我过去十几年都吃的什么猪食。”
“噗…你还可以再夸张点,快起来去洗碗了。”
祝青荷把摊成一团的祝青森拖走,屋里只剩夫妻二人了。
“你还撑的住吗?受不了的话就给些钱回来算了,身子要紧。”
“大家都在呢,连三太公都时不时的杵个拐杖来送点水,这是为了村子发展的好事,没什么撑不住的。”
“行吧,说不过你。”李溪越用针挑破祝青山手上的水泡,撒上外伤药。
“不过,这路修好了倒是只有利没有弊。”
马上就该育秧苗了,她打算把空间里的水稻种子贡献出来,到时候产量提高了更多人吃的饱饭了,她的功德也会越来越多。
而且她空间里还有不少品种的水果,把种子种在药田里长出果苗来,到时候包几个山头种果树也好,种稀有的蔬菜也好,总是一条挣钱的路子。
路修好了运输方便了,东西好就不会愁卖。
等青荷嫁出去了,他们两兄弟也该有个营生了,打猎不是长久之计,而祝青森在县里帮青木的忙也不是好办法。
她打算今年过去等青木赚够钱了,就把股份全卖给他算了。
她又没出什么力还占着大头,长此以往再亲的亲戚之间都会生嫌隙。
青森也同理,暂时还不会觉得,当兄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时心里就会产生不平衡。
第61章 来自现代的水稻种子
祝家村地处山中,土块多是小块小块不成片的,而且单薄贫瘠并不肥沃。
聪明的祖先挖开了山坡从溪流中引水,造成了梯田。
每家每户分到的地不多,是以种什么都不能大面积种植,就是丰年,收的粮食也刚吃而已。
以前因为没人种地,所以祝青山家的几亩田地全交给祝大伯一家耕种。
如今祝青山辞去了差事,祝青森又找回了来,所以从年初就把地收回来自己种了。
李溪越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多年,对一般的农事还是熟悉的。
她从空间里拿出两百斤稻种,又让祝青山把村长请了来。
祝成功不是第一次来祝青山家了,但是每次来感受都很深。
李溪越是个热爱生活的人,祝家的院墙保留着,这个季节四周的爬藤月季形成了一面面的花墙,粉的红的紫的,开的热闹的很。
一些见都没见过的果树也都挂满了果子,蔬菜长的整整齐齐郁郁葱葱的,看着就喜人的很。
“青山呐,你们两口子让我来干啥来了,我忙着呢,那路还有一大段没修好,地里的活也要有人干哩!”
祝成功在凉亭里找个石凳子坐下了,李溪越给他端上茶,“那也不差这一会儿呀成功叔。”
祝青山把一捧稻种拿给祝成功。
祝成功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