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两边,巍峨的大山连绵起伏。
司机开着车,孟飞和李解放也坐在驾驶室里。
李解放:小孟干部……
孟飞看他一眼。
李解放嘿嘿一笑,说道:虽然你不让我们那么叫,可是,你真的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就不像我们村里的这些土干部。
孟飞笑笑,问道:咋不一样了?
李解放:你看那李石头,在村里干**可是有年头了,一点领导艺术都没有。
孟飞调侃道:哟,解放叔,您还知道这词儿啊。
李解放:我不像李石头,我喜欢学习,不然,咋给我儿子起个名叫李学习?
孟飞笑了,这都能扯到一起:解放叔,这还真是,你家儿子李学习,那是村里学习最好的,现在……在那什么学校了?对,对,省农业大学,那可是一本。
李解放:别看俺家成分不好,可是,从俺爹那时候就说,得让孩子学习,没有文化就得受人欺负。你看我,就整天让他李石头欺负。
孟飞笑了,这李石头和李解放啊,本村一个姓的兄弟,一个是八代贫农,一个是祖上地主,这半辈子可没少斗。不过,李解放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没有文化被人欺负,当然不是李石头了,没有文化毕竟就没有见识,所以,要想走出大山,科学知识是少不了的。
公路一边的一个大门,旁边挂着金玉堂酱菜厂的牌子。
大门里面,蓝色的厂房,透明的玻璃,厂房里一排排望不到头的酱菜缸。
李学习和同学孙晓刚,还有孙晓刚的父亲孙大福,也就是酱菜厂的老板,几人站在大门口。
远处,那辆拉着佛手瓜的农用车来了,在大门口,孟飞和李解放跳下车来。
孙大福走了过来,打量着孟飞和李解放,不知该如何称呼。
李学习赶紧介绍:孙叔,这是我爸,这是我们村的小孟干部。
孙大福是个憨厚的汉子,孙大福和李解放还有孟飞握手,说道:这次一百个大缸都倒出来了,我们已经试验成功了,佛手瓜酱菜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你们给的价格优惠,感谢你们啊。走,到办公室坐坐,我让人卸车。
孟飞:孙厂长,感谢的应该是我们。我代表我们李家峪村的村民向您感谢。
几人边走边说话。
孙大福:这就客套了。我也是山里的孩子,趁着这几年**,办起了个酱菜厂,虽说规模还不行,但是,销路还不错。咱山里人都是真材实料,不坑人,更不害人,所以,一年十几万斤酱菜都不愁销。
孙大福没说假话,沂蒙山就是最好的招牌,都知道老区人民朴实善良,这里的产品都有很好的销路。
孟飞眉眼之中带着喜悦,高兴地说道:这一行竞争应该激烈吧?
孙大福:咱有一定规模,不但本地销售,还销往外地。这一行不只是竞争,还有合作,因为毕竟各地的口味不同,我也经常出去学习。
孟飞像是听到了商机,赶紧问道:您能不能也把我们的佛手瓜……
孙大福一摆手,笑着说道:这你不用说,我昨天就打电话了,几个开酱菜厂的外地朋友说了,只要你们的佛手瓜质量好,价格合适,他们就能要个几万斤……
孟飞和孙大福在前面边走边说,插不上话的李解放在后面跟着。儿子李学习走了过来,低声说道:爸,你咋这样就来了?
李解放一愣,问道:咋样?
李学习坏笑着说道:你看看人家小孟干部,穿得一看就像个干部。你看你,往路边一蹲,说不定有给你扔钱的。
孟飞笑着回过了头,说道:学习,你爸刚从地里,直接就过来了。咋了,上了大学还嫌弃你爸了?
李解放做了个踢人的动作,骂道:就是,这臭小子,毛病还多了呢。
李学习朝着父亲一撇嘴,对孟飞说道:小孟干部……
孟飞:别叫我小孟干部,咱俩年纪差不了多少,就喊我孟哥。
李学习嘻嘻一笑,说道:小孟哥,我将来呀也考**,像你这样,往人前一站,那是个气派,体面,不像我爸一样,一看就是个老农民。
孟飞停住了脚步,拍拍李学习的肩膀,说道:学习,将来成才,这个想法很好。可是,当初你爸为什么让你去读农业大学?就是为了将来,为了你能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李学习:可是,咱们村也太落后了,这通电才没几年,我大学马上毕业,回来干啥?
李学习的话就是山里的现状,好不容易出一个大学生,却都读完书就留到了城里,没几个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