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养珠场,我现在就在珠场帮忙。」当初他听到姑娘要盖珠场,说把黑蚌吊养在浅水湾里,日日以海水滋养,长时间过去拿出来在蚌壳肉里放进卷片,重新放进深一些的海域里,只需要人手下海观察海蚌生长,淘汰不佳的蚌壳贝,或是维护珠场安全,这样一来,等上三、五年就有珍珠可以收成。
她不需要珠民身上没有配戴任何可以活命的器具下到深不见底的海底,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珍珠。
他起先无法想像,也不敢相信,天下怎么会有人愿意花三五年的时间去养珍珠?而且还未必有收获,这几个月,他一边养病一边看着她带人出海去找养珠池未果,这才自告奋勇的指点了她一些找珠池的诀窍,她还真的在无名小岛上找到一处气温、水流都适合当作珠池的温水流域,为此,她高兴的举行了烤肉大会,犒赏所有的人,他也去了,那么漂亮美丽的烟火,他终生都会牢记。
他开始相信大姑娘是认真要盖珠场的。
林二的脸灰败了下来,说到底还是要他们下海去采珍珠。
像是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孙三也不多加解释,「大姑娘已经另外找地盖房子要给大家住,这些日子暂时都挤一挤,下月就有新地方可以住了。」
还给他们安排住处,林二心里一跳,他们也能有自己的住处?
给晓星星的书信上,元璧说永安帝大手一挥给他二十名珠民,都是老手,对于潜海拥有丰富经验,那些珠民知道即将要与亲人分开,苦苦哀求,说家里有老婆孩子老人,能不能一起过来?
主事官不敢答应,但好歹是把话递上去了,费了一番周折,元璧把家眷都要来了。
随着书信过来的还有六万两银票,说是卖了龙涎香石的钱,他没告诉晓星星龙涎香石是送给了永安帝,这六万两银子则是太后给他,让他作为下聘用的礼金。
娶妻是终身大事,这银子他自己出。
永安帝没心思放在珠民这事上,因为他命人彻査华胥公主在珍珠城的事情很快有了眉目,各处巡抚见永安帝要査华胥公主的贪墨,将之前那些送不出去还是被打压下来的摺子如潮水般的送到了永安帝的案桌上,摞了老高一叠,里头都是华胥公主的不法情事,最令永安帝无法原谅的是她富可敌国,甚至资助素怀王大笔银钱购买战马和盔甲、兵器。
这件事挑动了帝王最敏感的那跟神经,永安帝怒气冲天,连摔了两个官窑珍贵的对杯和九龙纸镇,咆哮金殿,「简直胆大包天,不知所谓!」
他忙着生华胥公主的气,这时对元璧的任何要求都小事一桩,他乐得混水摸鱼。
晓星星把信看了又看,笑得乐不可支,到了夜里才慎重的提笔给元璧写回信。
一提笔,行云流水的把她最近做的事一样样说了一遍,那些买母蚌的事、码头建造、养殖场设施、把周边的宅子买下来,包括她想铺了一条简易版的水泥路……最后是浓浓的思念和相思,她问他何时归来,不入相思门,不知相思苦,落叶聚还散,此夜难为情,她想他,脸上是愁是悲,已经难分,厚厚一叠,直到写完,天都亮了。
她刚放下笔,把信吹干,没一会儿锦衣兴冲冲的挥着手上的纸头跑进来,她花费数月,锲而不舍的写信给那些贩卖海产的商人,终于有货商给她确定的答覆,可以长期供应他们黑蚌,只是价值不非,黑蚌不常见是一回事,在运送过程中会因为许多意外因素死掉,风险高,所以要求买方要分担一半的风险。
晓星星素手一拍,神情决断。「买,让对方赶紧把出货日期提上日程,越快越好。」
她得在秋天之前做好植片手术,所谓的植片是将一小卷曲的小片放入蚌壳的内腹,每一只蚌壳可以插上三排的卷片,然后放进育珠池观察手术后的情形,要是蚌壳适应良好才能放进养殖池里。
冬天适应了水流变化的蚌壳才能深度吊养,以利来年的生长。
五叔那书册里对这部分写得很是模糊,她所知道的这些都是孙三告诉她的,他说祖父辈对养殖珍珠早有想法,也曾试验过,但是对于这样的惊天发现从来不敢诉诸于口,只敢在儿孙辈那里提上一嘴,儿孙辈从来没有人当真,一直传到了他这里。
他因为看见晓星星的认真,又因为她对自己一家人有救命恩情,这才说了出来。
因为这层原因,晓星星把养殖场的事情都交给了孙三,有专业人士看管总好过她一个门外汉瞎搞来得让人安心。
乍然受到重用的孙三卯足了劲,一心一意的扑在养殖池里,几乎要废寝忘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