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萨哈出列跪下道:“皇上!我大清国能否造出此等利器?”
顺治道:“”询问过各旗炮厂,许以重利仍无人造出。有工匠曰,若能获得一门样炮,尚有可能。”
詹代出列跪下道:“不单火炮,义勇军火枪甚利。可以和我大清国,精制鸟枪相媲美。一柄精制鸟枪需白银五十两,况且工匠制作极为不易。义勇军是如何制作,如此多的火枪。”
众人陷入了深思,郑袭崛起速度太快,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清延没有人真正了解,义勇军的运作机制。义勇军高层也仅知道,郑袭、张肯堂、祝茹穹、王承祖、黄宗羲等,至于军队高层除李元胤、刘国轩比较了解。其余人员丁顾明、郑兵等几乎没有任何信息。究其原因,义勇军发展速度太快。军队不断扩张,不断被打散又补充新鲜血液。这样一个过程,不是核心人员,很难一窥全貌。
鳌拜出列跪下道:“皇上!我等跟郑袭和义勇军打了三年交道,居然未能一窥义勇军全貌,銮仪卫密探和军中斥候要之何用。”
先前负责銮仪卫情报工作的巴图鲁詹跪下道:“皇上,我等冤枉!郑袭常年在海上飘泊,居无定所。我等密探眼线无法窥探海上之事,又义勇军崛起迅速,跟义勇军打过交道的我军将领少有人能幸免遇难。义勇军内部,前明旧官几乎全弃之不用,新人拨乱反正仍尚需时日。”
顺治道:“义勇军坐大,究其原因,乃多尔衮把持朝政。信息不畅,政令不通所致。”
众人齐声道:“皇上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