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饭吃的和往常一样安静,不一样的是孟肯夫妇早早放下手中的碗筷,小丫头因为小,留下小半碗饭,跑去一边,孟肯夫妇也没像往常催促,让其吃完,
在扒完最后一口饭后,孟长乐起身收拾起桌上碗筷,这是他来到三叔家主动承担起的任务。
少年用木盆端着碗筷找一处没有雪的屋檐下,打来桶冰冷的井水,开始擦洗着。
少年背后则是大雪过后,天地间一片洁白,偶尔有鸟鸣声传来,让有点沉寂的世界,添了几分生机。
不过少年没有瞧这副景,只是目不转睛洗着手上的碗,水的冰冷让少年手变的通红,但少年眼里却不起一丝波澜。
洗完最后一只碗,少年吐出一口气,握了握手,看了看灰蒙蒙的天,随后又将碗筷放好,这才慢慢回到自己小屋。
来到床头,从枕头下拿出一本书,来到门口。
书是三叔的,知道少年识字,便给少年,让少年闲时观看,坐在门坎上,少年很快沉入其中,偶尔断断续续读着。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虽然羞涩难懂,不过每读一遍,少年都有不一样的体会,时间就在读书的逐浪下,悄然流逝。
“吱呀。”
一声开门声传来,孟长乐抬起头,离开书本。
“长乐,天黑了,明天在看吧。”原本想去撒尿的孟肯见侄儿还在看书,带着欣慰冲孟长乐喊道。
见三叔说天黑了,这才发现,原本灰蒙蒙的天,一眼望去,犹如浓墨,不见一丝亮彩,不过是雪的反射让四周亮如白昼的感觉。
“嗯,三叔,我这就休息。”
冲三叔喊道,少年这才小心翼翼将手中的书收起来,返回屋中。
孟肯见状笑着,摇了摇头。
……
时光荏苒如梭,岁月如流,半月时光转瞬即逝。
这一日孟长乐早早醒了,坐在门坎上,望着白雪,思绪不知道飘向哪。
“孟先生!孟先生!在不在家!”
院子外响起一个男人的声音,紧接着是猛烈的敲门声,孟长乐惊起,刚要去喊三叔,孟肯夫妇的房间门便开了。
“咋了,大牛。”孟肯穿着亵衣披着袄子急匆匆走了出来开门。
“不好了,那群贼寇要来啦!”叫大牛的男人神情着急说道。
“什么?来了!”孟肯吸了口凉气,不敢相信。
“就在刚刚朱府传来消息,村长让我通知大伙前往堡内。”
“好,好,好。我现在就走!”说完便要返回家里,男人拉了下孟肯的手,接着道。
“孟先生,村长说了,让大伙把粮食,还有值钱的东西也拿上,免得贼寇绕后,给偷了去。”
“好!我这就去办!”
男人道了声好后,便离开,想来通知别的乡邻。
“长乐,快,收拾东西。”冲站在门口的孟长乐喊了一声后,回自己屋子。
不多时,院子传来杂乱声,“长乐,去把板车推过来!”
泥泞的小路上,因为雪的原因,使板车在上面不怎么的好走,板车上堆满大包小包的东西,孟肯在前面拉,孟长乐在后面推,陶芳莲则背着孟瑶,胸前挂着一个包袱。
路上还有零零散散的人,都是三两成群,一个个神情急促,都是前往坞堡的乡邻。
孟肯拉着车,语气沉重道:“等到坞堡就安全了,有坞堡在,那群贼寇进不来。”
背着女儿的陶芳莲此时内心跌宕,见丈夫这样说,脸色稍微缓和。
孟长乐喘着粗气,咬着牙龈,心中不知想着些什么。
此地离朱府的路程不远,半柱香后,来到坞堡大门前,看着到了,孟肯原本紧绷的心松了下来。
低着头推着车的孟长乐察觉前头卸下力,抬头一望,见黄土搭建的高墙,中间的大门够两辆马车来往。
“孟账房,你来了。”
“快,先进来。”
说话的是两名青年人,穿的服饰一样,是坞堡守门的朱府护卫。
孟肯笑着应了声,便带着妻儿,侄子进入堡中。
走进堡内,一处宽旷的广场处,孟长乐沉默不语,只是用眼睛打量四周,发现除自己与三叔一家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
人群中站着一位老者,见到孟肯一行人到来,便喊了一声,孟肯笑着回了一声,随后朝老者走去。
孟长乐与婶婶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