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然是“食”了。
在秦鱼眼中,食居首位。虽然穿麻衣,住土屋也很难过,但因着他家富足,这些都还可以忍受,只有食物,那是再富足,也改变不了的局限性。
民以食为天是后来的说法,在这个时代,食,可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重要战略物资。
所以,食物,首先能吃,才能追求其他。追求食物是否美味,那是贵族君子的事情,跟黔首们无关。
当然,对秦鱼而言,这个“食”,还要更贵族一些,更有追求一些,对那些地里刨食的黔首们,更是仰望的存在。
秦鱼自己觉着怪冤枉的,他不就是改善一下食物的形态吗?改变一下食物的形态,让它们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样不好吗?怎么就成了“穷!奢!极!欲!”“糟!蹋!粮!食!”了?
是,他为了能吃上精细的麦粉,央着家里人特地去都乡里找墨家打造了一台大型石磨,花了家里足足两个金饼,但后来可是全家连主人带奴仆都吃上了没有皮壳的粮食,家里再也没有烧出夹生饭,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这两个金饼花的难道不值吗?
是,他为了能吃上发面馒头,故意把揉好的面团放到温暖潮湿的地方等他自然发酵,但面团发臭长菌斑也不是他能控制的,更不是他的意愿,做实验哪有一蹴而就第一次就成功的?他不就是多实验了一二三两个半月吗?都没有超出三个月呢,也就是几十次吧,几十次就成功发酵,做出先秦第一个发面馒头,并成功掌握了面团发酵技术,这可是开创式的壮举,他难道不应该受到鼓励吗?至于在吃热乎乎白软软的馒头之前都要嘀咕一句:“这可是花了整整十瓮的细麦粉才做出来的软饼呢,怕是君子们都吃不到这样软的饼”吗?
抄近路路过的秦鱼:.
谢谢啊,你们喜欢就好,要是不提我揉了十瓮的面团才做出来就更好了!
还有,他把羊奶密封在坛子里让它自己发酵变成酸奶,这也不行吗?虽然持续浪费了十几瓮都没有出成果,但有馒头的前车之鉴在前头,他们就不能相信他一次,再创造出一个奇迹吗?
但是,家里除了无条件宠爱他的大母,就连自己的母亲竹桑,也露出不赞同的神色。
那段时间,秦鱼有些怏怏的不高兴。
家里的羊奶多到喝不完,他就不能.还真不能!羊奶虽然是液体,但只要能入口,就是食物,不能浪费,他们家要是因为秦鱼做酸奶故意把羊乳放到发臭,若是被人看见举报了,说不定就触犯秦律了。
对秦律到底有多么的事无巨细,秦鱼还是有所耳闻的。
至于他们家里为什么会有多余的羊奶给他挥霍,就是里另一个故事了,还得从他出生不久,吃不上饭说起。
作者有话要说
ps:先秦时期已经有石磨了,是鲁班发明的,信息来自百度。
秦鱼的大父作为一名平民百姓带着妻子儿女回了栎阳,看似安于田野,偃旗息鼓了,其实不然。
他生来含着金汤匙,是享受过权势和尊荣的贵族,是跟自己的父兄们一样,不甘于低人一头,既然变法已成,不能改变,那就去适应它。
他自己没去战场,就希望自己的儿孙能上战场。但很可惜,他除了秦鱼的父亲,并没有第二个儿子。秦鱼的大母是名门之后,更是个厉害的,他的后宅被她管的滴水不漏,除了她自己,压根没有一个女人能近他的身。更兼之他因为照顾父亲不近女色,因此,在离开咸阳之前,他身边竟连一个媵妾都没有,更别提子嗣了。等来到栎阳,他眼光高,在咸阳城见惯了好女,自然看不上山野村妇,因此,直到他身死,都只有一个儿子,连一个女儿都没有。
秦鱼不止一次的听她跟自家母亲唠叨,说生那么多干什么?早晚要上战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痛煞人心呐!
秦鱼猜,大母见过在咸阳老宅时曾祖儿孙的惨烈,她自己就不想生孩子,也不让其他女人生,这样,自己就不用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失去至亲的痛苦了。
可是,秦鱼的父亲秦芦终究还是步上了父辈们的后尘。
秦芦从小见惯了父亲脸上的愁苦,听多了母亲一遍一遍的唠叨,心里存着一股子邪火,等二十及冠之后,他背着母亲偷偷的去服军役。
秦人一生是要服满一年军役的。大父的军役被惠文王给免了,但父亲秦芦的军役秦王没说免,没人替秦芦发声,下面的人也就不敢给他免了,他就只能去服军役。但一般这个军役,只要在六十岁之前服完就行,秦芦刚满二十岁就主动去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