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便到了丰收节,大荔朝罢朝三日以示庆祝。
第一天便是穆王安排的“文韬篇”。
这天所有皇室宗亲、在京的大臣,以家庭为单位,每家选出一个代表参加诗文比赛。
......
皇宫旁的御花园之内搭建了一个台子,台下摆放了几十张桌子,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每张桌子旁边还站着个宫女照应。
云天数了数,台下共放置了六七十张桌子,说明有这么多个人参赛。外围是观众席,也放置有桌椅,桌子上有果品、茶水。
大臣们每家出一个人,皇子不管成家与否,都要派代表参加。
原先太子跟他说他们俩都参加,结果只是让云天一人参加。
云天一想就来气,心想:参加一人,你自己来不行吗,非得让我出面,烦死了。不由得看向台上,想狠狠地瞪他一眼,却没看见太子的踪迹。
皇子们首当其冲,桌子在最前面摆着。
云天找到位置坐下,发现那几位皇子的位置上还没有人。
真无聊,云天干脆胳膊肘往桌子上一搭,转过身脸向后,开始数人头。
忽然觉得有人看他,不觉转过身体打量,原来自己的右手边便是稹王,此刻稹王刚刚坐定,正冲着他笑。
再看左手边,最左边的人已经落座,不是刘穆,第二个位置上的人也不像是皇子。
这时云天的心才稍稍平衡了一点,赶紧起身跟稹王见礼。
稹王侧身悄声问他,“皇兄偷懒把你派来了,紧张吗?”
“不紧张,就是感觉有点晒啊。”云天仰头看看天,这会儿太阳已经高挂半空,外边的观众们都打起了遮阳伞,摇起了蒲扇。
“你看。”刘稹说着便用双手扑闪着自己的外袍。
云天一看,噗呲笑了起来,那不是照着自己的行头做的衣服么,不过穿在稹王身上,又一番味道,既休闲又帅气。
不过让云天没想到的是,人家稹王会亲自出马参加文试。
其实云天更不知道的是,这稹王也是风雅之人,经常搞个诗会、文会的,最喜欢的是让歌女把自己写的诗谱上曲子传唱。
等云天知道他的爱好之后,便给他专门制作了不少词牌,也教会他填了不少词,刘稹也终于成了这个时代的诗词大家,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巳时,大荔皇帝和皇后携着太子、穆王、和王、公主、王妃以及几位重臣于台上落座。
太子的目光向台下扫视了一圈,最后直接定格在云天身上。
但见云天跟稹王聊得热乎,心里顿觉气息不畅。这才认识多久,看那亲热劲儿,没眼看了。
这时大皇子开始宣读皇帝感言,云天听了听,哦,相当于致辞吧,无外乎什么天地有情,佑我子民......国之肱骨,共守朝纲,与有兴焉,与有荣焉......
然后由礼部尚书宣布比试规。
规则很简单,就是参加应试者每人写一篇文章和一首诗。
文章围绕治国治民来写,不论题材,各抒己见,五百字左右。(可能担心太长了老皇帝看不完,哈哈哈)
另外假设自己的文章拔得头筹,写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
云天一听,治国?治民?国可治,民怎能用治呢?肯定又是大皇子的政见,老皇帝也不把把关,管他了,我怎么想就怎么写。
这时刘稹看向云天,云天冲他呵呵一笑便提起了笔。
这一幕又被台上的刘稳看到了,狠狠地瞪了刘稹一眼。
刘稹这会儿正埋头思索,根本就没看见,太子就是把他脑袋上瞪个窟窿,他也不知道。
只见云天在宣纸上写道: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则万事可成,其功可保。治民无常,唯治为法。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故治国、治民,立法度尔......
然有曰: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能覆舟。是故治国理政,莫不立君威法度;而治民则以顺,顺民心安民意,民心之所向,可成大业矣。
写好文章之后,云天举起来对着吹了吹,想把墨汁赶快吹干。
旁边的刘稹看到之后,惊讶的不得了,“这么快!”
云天扭头冲他挤了挤右眼,转过头来之时,无意向台上看了一眼,正碰上太子和刘穆兄弟俩凌厉的目光,吓得赶忙低下头去。
这太子看自己吧,还好说,这刘穆是怎么一回事?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