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没有去送,是小桃送出刀府的。
第一招,直指昆仑。
刀锋把这一招真气运行路线和手臂运行路线,一一画在本子上,到时候一翻,就是一招完整的剑法。
第一招熟悉后,刀锋脑海里模拟第二招,与秘笈上的第二剑招龙游万里,不一样,刀锋黯然。
刀锋模拟的是剑势在一往无前后撩天而起,而秘笈第二招是剑气扫尾。
刀锋为难了,索性关了灯,回卧室往床上一躺,准备睡去。
小桃轻轻过来,抱起刀锋进了浴室,把刀锋清洁后,再抱回大床房,自己则退出房间。
9月1日九点半,刀锋醒来,梳洗后,就去练功室操练《轩辕剑》的第一招,熟悉后模拟第二招,与昨晚模拟的第二招又不一样,刀锋知道自己错了。
把书上的第三招练熟后,模拟第四招,却见第四招烂了一半,这就难了,没法对比。只能看文字。
刀锋突然醒悟:文字。
甲骨文是密码文,说是象形文字都是错的。
刀锋马上想到万字,刀锋首先想到的是龙瞬间游了万里,而甲骨文的万字是一个大蝎子甩尾,龙字也是尾巴,所以接不上第三招凤起故乡。
龙游万里,实际是龙在尾巴里,剑势就是攻如龙腾,防应回旋,剑气如同龙尾,扫去后背威胁,还是在快与狠上。
如果以现代文字意思来解释,就是突飞猛进,一剑到底。
把第三招凤起故乡后练熟后,刀锋明白了,这是套横扫千军的剑法,需要强大的内力来支撑,刀锋练不了。但还是记住了所有短缺的图和文字,又用手机照了相。
这本秘籍不是纸张,是什么植物纤维织成的。
这套轩辕剑,剑气纵横,前突后扫,上下盘旋,撼山震岳,有破山之势。
既然练不全,那就练三招试试。
刀锋重新审视第一招,直指昆仑,当时没有剑字,为什么秘籍叫《轩辕剑》呢?难道殷商的甲骨文有剑字?
提挈天地,这四个字忽然闪现在刀锋的脑海里。
刀锋对着《轩辕剑》虔诚地拜了九拜,为之前自己的散漫草率之心深深自责。
是什么让自己觉得很能,打上了自以为是的烙印,敢如此散漫地直面祖宗?刀锋无比羞愧,抹去了有几把枪就能称王称霸的念头,专心致志研究这部《轩辕剑》的每一个字。
三天后,古易、殷离和顾然并没有来,刀锋还在逐字逐句反反复复思考。
刀锋发散思维,把轩辕氏想象成一位神,神会用剑吗?若用剑,是什么样的剑呢?为什么是昆仑呢?又为什么有龙和凤字出现呢?
轩辕氏会听风就是雨,臆造龙凤或道听途说,想象出龙凤来?我就当是真龙真凤来修炼如何?
第一招,直指昆仑,刀锋用剑指凝聚出剑气,向天空刺出,同时百会穴一股真气冲天而起,然后以昆仑字形为山为天,剑指一收,令天空之炁下降穿过身躯。
练到第十遍时,剑指如同提挈千钧之力挥舞在泥浆里,天地间浑厚的气流如同水一般,洗涤自己的身躯,扩展自己的经络,修复受损的灵脉。
刀锋的真气如同如同实质一点一滴在丹田储存。练习到二十遍时,天空中的真气密布如同山岳,沉沉通过刀锋身躯,刀锋的剑指越发沉重,如同悬着一个铅球在泥浆里缓缓滑动。
练习到五十遍时,山岳般压力逐渐减轻,泥浆的感觉变成了井水的感觉。
练习到一百遍时,刀锋的剑指如同遇到气球一样的气墙,刀锋被真气包裹其中,举手投足都有被弹回的意味。
随着身体里的经络扩展,聚集的真气越来越多,刀锋感觉自己与外界的空气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于是刀锋自然而然横躺在离地一米的空中,如果刀锋体内的真气少点,就下沉,多点就上升,上升到三米时,又达到一个平衡。
刀锋觉得三米摔不死,便沉沉睡了过去。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刀锋环顾四周,离地已经有五米了,便仔细回忆所有细节,呼吸浑浊的空气后,身体慢慢下沉到地板上。
此刻欢快的心情无以言表,刀锋把一边录像的手机拿起来观看,感觉神奇无比,刀锋看到周身紫气环绕,白雾腾腾,便脑补一番:难怪仙境都是云蒸霞蔚,仙气袅绕。
拓展第二招,脑海里演化出跟秘籍一模一样的招数,刀锋又对照秘籍细细比对,然后继续修炼。
有了第一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