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城门初开,一大一小两道身影就行至途中,少年肩扛黑色长枪,时常抬头望天,儒士身背书箱不急不缓。
“先生,我们往哪走啊,好像要下雨了。”
先生回答道“随心而行,随心而为,但求所行所为无悔足矣。”
李怀安哪里听懂,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曹回笑了笑继续道““路就在脚下,有雨避雨,有桥过桥,有山翻山,游学就是如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一定非要去哪,不过若是你有想去的地方,我们可以走一趟。”
李怀安低下头说道“以前每次出门最想的是回家,现在家没了。”
曹回道“那就不妨走走看。”
李怀安在路上无人时就会挥动手中长枪,横扫,点刺,格挡,简单的三个动作一直重复着。
不多时开始缓缓落下细小的雨点,雨中带有些许雪花,两人加快脚步向前走去,路过一处行亭,两人步入其中。
行亭中只有一个衣衫褴褛手中握着手杖的老人,双眼紧闭,两人来到行亭内,李怀安放下手中长枪,刚要上前看看老人是不是还活着,就见老人缓缓睁眼看向李怀安。
李怀安当即被吓了一跳,不过还是冲着老人笑了笑,三人没有说话只是各自转头看向亭外,不多时又有两人同样身背书箱的青年儒士双手抵头跑进行亭内。
两人看了一眼坐在一侧的曹回和李怀安,见无处可坐,又转身看了一眼那老人所在一侧,脸上露出鄙夷之色,直接在行亭当中席地而坐。
其中一人开口说道“幸好是雨中带雪,且是春雨,若是在这时节赶上一场大雪,我二人可就赶不上靖阳书院5年一次的招录了。”
另一人说道“甚幸,甚幸,以程易兄的学问和德才,定能在三十万学子当中争得前列,被招入学。”
叫做程易儒生摆手说道“沈庐兄,学问同样不底,说不定入学后还能被坐镇世俗书院的文庙贤人看中,引荐入文庙四大书院,那可是世间读书人心中圣地。”
沈庐道“想都不敢想都事情,那文庙太过小气,大齐王朝疆域辽阔,书院,学宫众多,却只一个贤人。”
程易说道“小心说话,贤人观六路,君子耳八方,更别说圣人心通天地。”
沈庐有些心虚的环顾四周,而后说道“怕什么,圣人有几个,至于君子贤人那有功夫在意我们,若是这都能听见,那出门避个雨都能碰到圣人。”
两个读书人竟是谈天说地,什么都聊,就是不谈文章诗集,学问道理一事。
李怀安对什么书院贤人并不在意,更不在意其他人的八卦闲谈,索性从怀中掏出曹回送他的话本小说看了起来。曹回则是闭目养神,倒是另一侧的老人想要插话,只是二人你一句我一句,一直没给他机会。
自远处而来的一道身影,走入行亭绕过地上坐着的两人来到李怀安面前,头发上满是细小的雨珠,正在看书的李怀安抬头看了来人一眼,并未说话。
来人道“我替李程长老,给你道歉,我已经打发他回去了。”
李怀安抬头瞥了李李一眼,有些疑惑“替他?”
李李有些为难的说道“嗯,对啊,当然了,我也有那么一丢丢不对的地方,我也给你道歉好了。”
说完径直走到李怀安和曹回中间,轻轻一跳屁股落下硬生生挤到两人中间坐下,李怀安不注意身形不稳,直接摔在了地上,起身后死死盯着少女。
李李则转头笑道“怎么这么不小心,有没有摔到屁股,要不要姐姐给你揉揉。”
李怀安回了一句“厚颜无耻,我倒是没事,倒是你可要小心自己的屁股了。”
李李一瞬间涨红了脸,低头捂脸没有继续说话。两人的动静引得地上的二人,停下交谈看向两人。
李怀安只好对着两人说了一句“抱歉。”
两人并未在意继续交谈,李怀安继续蹲在地上看着手中的“人间江湖事”。
李怀安识字时一直不太用心,再加上书中,还有不少不曾学过的生僻字,送幸大部分情节还能看懂,只有少部分旁白别说是懂,就连字都不全认识,之前无人时,他会向自己的先生求教,只是如今有外人在,李怀安不太好意思。
李怀安觉得书中故事情节,比先生讲的大道理有意思多了。
李李看着亭外细雨觉得有些无聊,也想和李怀安借一本小说话本打发时间,不料李怀安直接拒绝说道“别说没有,有也不借。”
李李当时就做出挽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