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年前,太清宫与文庙双方商议为此间天地取名太平,寓意人间太平。取名一事主要是文庙的君子贤人,各抒己见,为此读书人吵的面红耳赤,差点大打出手。
老夫子身旁坐着一个从一开始就未曾说话的一个青年开口说了句“人间太平。”不料众人很快又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觉得还是叫人间毕竟当时人族已然是世间最强种族,另一方觉得天下是亿万生灵的天下叫人间太过小气,双方差点又要动手。老夫子问身旁之人“你觉得如何。”
那人说道“学生觉得,还是叫太平好一些。”
老夫子当即一拍桌子说道“别吵了,就**叫太平天下。”
太清宫一方,倒是对此无任何意见,他们觉得,要说起名一事,还得是读书人。
三日后文秀巷众人凑钱帮李怀安下葬双亲。
曹回于当晚连夜驭虹而走,先去了一趟太清宫求见道尊,而后回了一趟文庙见了自己的先生。
李山夫妇下葬当天,太清宫和文庙同时向山上山下告知“太平录,太平八千年,李山,姜雯夫妇为太平人间舍身证道,特此昭告世俗王朝,山上宗门。”
下葬后第二日,李怀安早早起床,来到父母灵位上了三炷香,来到院中拿着父亲李山那柄黑色长枪,在院中耍舞起来,八岁少年身高不足三尺,长枪足七尺,再加上李怀安从未练过,所以犹如竹竿挑豆一般,好在气力不小在同龄之中也是少有。
曹回返回文秀县后来到李怀家门口,敲响院门,李怀安打开院门后曹回进入院中,并未言语,只是接过李怀安手中长枪,向前横扫,随后长枪意动,宛若蛟龙,曹回一身儒衫舞动手中长枪,竟是得心应手,若是修行有道之人见此定会以为,曹回修的不是儒家心法,而是枪法。
身定曹回将手中长枪还给李怀安说道“世间兵器修练之法与仙家术法,虽有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长枪养意,以意成道,除了需要练形还需养意。这柄长枪名为形若也是你父亲的意。”
“虽未炼化本命,却已是有灵,想来本就是打算留给你的。你身无枪意自是无法共鸣。”
李怀安有些恍惚然后说道“曹先生也会枪法?”
曹回摇了摇头说道“枪法一道,你的父亲九州大地闻名,我只是先闲暇之余钻研出来的小道罢了。”
“我父亲也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山上神仙吗?”
曹回说道“不止你你的父亲,你的母亲亦是。”
说完曹回走到屋内对着桌上摆着的灵位行了一礼。
然后继续说道“山上修行法,共分三层,人魄,地法,天人,每层又各分三境,你父母是天人一境的起悟,又称参道境,至于为何来此做个普通人,此间隐秘暂时不能与你说。”
见李怀安没有说话,曹回探了口气说道“那日四人,每个人都以修道近万载,虽说已经远离九州,但是难免会留有后手,他们的目的本就是你,你想知道其中原由,只是先生希望你能尚有自保之力,先生力有所穷,未能救下你的父母,若是再不能护你长大,当有所托,此为失信。”
李怀安红着眼框对着曹回说道“学生明白了,先生做的已经足够,李怀安今后必当自勉,早日让先生放心,也想早日让自己安心。
曹回说道“读书求学一事,还当要刻苦文采未必出众,能识字,明理已是难得,至于修行一事,至于修行,前人已经走远,后人步小当快,只是要记得脚踏实地,脚下为实,才能走的更远。”
曹回说完伸出手,手中赫然两个竹制书简,递给李怀安后说道“天,地,人三层之间相隔犹如天渊,这两个书简一卷是,天地人三境的名称,以及先生的一些心得,一卷是简单的枪法,你可以先自行看看,若有不懂只处只管来私塾问我,你且安心守灵,游学之事可以延缓到过了正月初十之前。”
大齐王朝的民间习俗,亲友故去后为亡子女当为父母守灵十天,虽说李怀安一家是外来人,但是李怀安还是入乡随俗。
曹回走后李怀安来到门口坐到门槛之上,打开一个书简。
人魄三境,一境为炼体,二境凝气,三境为聚灵,聚灵境又分有入门和精深两层。
地法三境,一境为共鸣,二境脱凡,三境为练物,练物境同样又分有大练和心练两层。
天人三境,一境参道,二境悟道,三境合道。
李怀安看完后,打开第二本书简,上面有写有一些简单的枪法动作。李怀安觉得应该是曹先生给准备熬炼筋骨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