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不多时雨停了。
孟蔓儿松了口气, 取下斗笠和蓑衣扔了,又回头看向庆阳方向,雨停了, 那些灾民即便无法入城,也应该好受些。
几人又走了一会儿, 遇到一群灾民。
这些灾民不多, 只有十数人。他们衣衫褴褛, 面黄肌瘦, 却都是三十左右的青年男子。
见此, 萧栋连忙上前一步,将孟蔓儿挡在身后。
孟蔓儿却忍不住, 她从萧栋背后探出一个脑袋:“他们……看样子也是从庆阳城那边过来的。”
萧栋又伸手把孟蔓儿脑袋压回去,然后他看向周期,
周期会意, 上前几步:“你们也是从庆阳城那边出来的?”
为首一人约莫三十来岁, 他谨慎打量了几眼周期, 这才点头:“是。官兵不让我们进城,我们只能另寻出路。”
“你们要去哪儿?”
为首之人不出声,其中一名十来岁的少年却道:“我们能去哪儿?听说念山那边的山匪有粮食, 我们不想饿死, 只能去那儿!”
“他叫你小心,等办完了事,赶紧回去,他觉得萧栋对你的身份已经有所察觉。”
众人一夜快行。天蒙蒙亮,忽然前面出现一人。那人头顶有灰鹰徘徊。
“……”孟蔓儿一时不知道如何圆谎了。
提起这一茬, 这些灾民暴跳如雷。
他打断她们,问白玲:“如何将功补过?”
“这不是圆回来了吗?大长老可还有别的事交代?”孟蔓儿问。
“就是,官府要是还在意我们的死活,方才怎么不放我们入城?即便没吃的,也能让我们避避雨!秋夜的雨,是会冻死人的!”
萧栋发现孟蔓儿没跟上,回头看她:“怎么了,累了?”
“谷主,你怎么又回来了?之前你去找海棠,我还以为你会趁机逃跑呢。”
和灾民告辞,萧栋他们继续往初云山去。
灾民们纷纷怒骂:
白玲却机灵,一脸愧疚道:“小姐,之前是我错了,我鬼迷心窍,居然想离开您,我离开后,很快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我特意回来将功补过。只要小姐不嫌弃,我愿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此事事关重大,大长老立即吩咐白玲回头去找孟蔓儿,将赈粮具体地址告诉萧栋。
“我的小女儿都饿死了!我再也不会相信官府了!”
孟蔓儿拉着白玲去远处方便方便。
“求药?你说的是寻仙镇吧!只怕你们要失望了。唉,如此大旱,那边的仙人也没办法。我听说,那边仙人们都下山了,带着百姓上前找野菜野果吃。可有什么用呢?天降大旱,山里的野菜野果都干死了,那么多灾民,根本吃不饱。你去求药,那些草药只怕也干死了。”
“我们要去……西南边,去求药。”周期没有直说他们的目的地。
“没,没有。”
“怎么就不能说了?难道我们想去当山匪吗?我, 我也是读过书的, 我不想当土匪!是娘怕我饿死, 非要逼着我去, 不然我才不去!”少年说着哭泣起来。
“你们几人,要去哪里?”老者问。
“刚才那些人说的仙人……应当是百谷之人吧?”周期问。
“那就有劳了。”
原来先前海棠传信给大长老,大长老得知了赈粮在初云山,他亲自去初云山探查,才发现了赈粮具体位置。
几人稍作歇息,继续前往初云山,路过一处河边,萧栋让大家就给歇息喝水。
“你们且忍耐时日,官府会发放赈粮的。”周期只得说。
白玲解释:“我收到朋友来信,得知了赈粮具体位置,我带你们去。”
孟蔓儿立即明白,白玲说的朋友,自然是大长老。
萧栋点头:“应当是,百谷之人向来隐世不出,如今天灾,他们却在心怀仁义。等这次事了,我当亲自去百谷拜访致谢。”
周期心里不是滋味。
为首之人大怒:“赈粮?哪里来的赈粮?一个多月前,我们就听说官府赈粮到了。可直至今日,我们一颗米也没看到!”
“萧栋这次来黔州是为了西南旱灾一事,西南官员趁机作乱,百姓遭殃,百谷也不能不管。所以我决定带他去找赈粮。”孟蔓儿解释。
孟蔓儿脚步一顿,心头发慌:还是别去了吧!
唉,真是头疼。
萧栋虽然很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