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385章 385言南迁者,可斩也!

第385章 385言南迁者,可斩也!

情况以及讨要珍珠金银去赎他。

信交由日前来瓦剌军营充使者的千户梁贵送去。

梁贵先把信送到怀来,再由怀来守将复遣人送到京师,于当夜三更从西长安门递进皇官。

皇宫里获得这一情报,立即笼罩上了一片惊惶气氛。

皇太后孙氏和皇后钱氏马上搜刮皇宫里的金宝文绮等珍贵财物,装驮了八匹马,派太监运送到居庸关外去找瓦剌军营,企图把朱祁镇赎回来。

这种用金帛赎回皇帝的设想,当然不会实现,朱祁镇却被也先所率的蒙古骑兵带至宣府转到大同去叫门。

“糊涂。”

朱元璋拍了怕沙发垫子:“皇后年幼尚且无知也就罢了,皇太后孙氏处理事情竟然也如此天真,真是让咱好生失望。”

王布犁瞥了朱元璋一眼,她处理事情天真?

你可等着看她的逆天操作吧。

皇宫里把土木之败皇帝被俘的消息封锁起来,没有向朝臣们公布。

但从前线败退下来的士兵,疮残被体,血衣狼藉三五成群地出现在北京街头上,问他们皇帝的情况,都说不知道。

如此大败,隐瞒是根本就隐瞒不住的。

再加上有消息传来什么皇帝为也先叫门的事情传闻,就算大家觉得是假的,可也搞得人心惶惶。

百官会集于阙下,私相告语,愁叹惊惧。

朝廷在开始时倾向于听取以精通战略闻名于世的徐有贞的劝告。

由于北京周围的守军这时已减少到不足十万,同时大同和宣府的状况仍吉凶未卜,他极力主张朝廷应该南迁。

当 1127年女真人攻取宋朝的京都汴梁(开封)时,宋朝已经这样做了。

他以有权威的星象显示应该撤退的理由来支持他的论点。

有的官员已将家眷和财产迁往南方。

尤其是大明的精锐士卒全都死在了土木堡之地,京师哪还有能打的士卒?

根本就守不住。

到时候大家都一起当俘虏,再现宋徽宗等皇帝以及臣子的待遇,一块去搞牵羊礼了。

事实证明,徐有贞的话是极大的刺痛了许多官员,咱当官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结果还要担风险去给猪狗不如的瓦剌人去当奴隶,那谁能接受的了?

所以咱们先跑为上策。

待到日后再有雄兵,我们再杀回来。

在面对朱祁镇葬送掉大明精锐士卒后,朝臣也并没有信心能抵挡住瓦剌的攻势。

许多人都觉得大明要完喽。

什么时候吃过这种大败,连皇帝都被俘虏了,这不是亡国之象又是什么?

但徐有贞的论据遭到兵部侍郎于谦的反驳,他义正词严地指出:

“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乃是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为今之计,速召天下勤王兵以死守之!”

由于于谦是北京的高级军事人物(兵部尚书已在土木阵亡),他这个侍郎自动就履行尚书的职责。

所以他的言论在朝中是有分量的。

“嗯,布犁,你说他是于文明的孙子?”

朱元璋指着巨幕里那個慷慨激昂之辈,他最不愿意的就是大明出现南宋这种情况。

北方到了一些人的嘴里,是非常容易被舍弃的。

特别是老家在南方的官员。

“嗯。”王布犁又随即笑道:“目前他还没生出来呢。”

“不错,国家危难之际,有如此臣子站出来稳定人心,也是极好的。”

朱棣听着他们二人的言语,没说话,只是记住于文明于谦祖孙的名字。

将来都是要重用的。

于谦得到朝廷的金英、兴安和李永昌三个宦官以及大学士陈循、吏部尚书王直和礼部尚书韩雍的支持。

但是孙太后仍然是疑惧不决,还是宦官给他详细的讲述了大宋南迁的历史教训,才让她下定决心固守北京。

如此一来宦官李永昌总算把孙太后争取了过来。

于谦主战派胜利了。

至于蛊惑人心的徐有贞等人被太监给呵斥出大殿。

南迁之事不许再朝中出现。

这时明廷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重。

首先是政权机构不完善,没有皇帝,一批大臣也在“土木之变”中阵亡。

其次,京营精锐尽失,京师防卫空虚。

第三,也先近在咫尺,很可能攻打北京。

一旦作出了留在北京进行抵抗的决定,大明的继承人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要皇帝在敌人手里,就只能当作他死了,如此才不会束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