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还长,你还年轻,且好好磨合吧。”
最为重要的是让前线的士卒知道,即使他们在战场上伤残了,也不用担心以后的生活。
若是连检校都不能如实对皇帝说明真相的话,那只能说明皇帝的权力几乎没有了,大明快要到了灭亡的时候。
尤其是将来的永安村工厂,也是缺少一些老卒子坐镇,震慑宵小之徒,这些都是就业岗位的一些安排。”
陛下那样勤劳的明君虽然会为后人所称赞,但我不愿意。
但父皇确实力排众议,只是叫他们去按照要求做事。
莫不如陛下先提高商业税率,然后再公布一项减免商税的手段,那就是雇佣伤残士卒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除非不信任他,也是老朱自己到死都不想放手的缘故。
如此一来,父皇就收买了大量基层士卒,以及那些能够减少交税的商户。
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主,那些农户就会变成佃户。
朱标只觉得非常爽快。
就比如我江宁县县衙,就缺几个久经沙场的老卒子当门卫镇着,对付一些小偷小摸衙役捕快都够用。
手头也就有更多的钱财可以为家人提高生活水平,而是成为家人的累赘。
难不成朕还能跟一個死人计较?
毕竟死人最让人放心了。
他不能让手底下的人起兵把他好不容易得来的天下,从朱姓换成其他姓。
但随着意气风发的生活,壮年丧妻,老年丧子。
朱标又回想起王布犁送给蓝玉的那半首词。
朱元璋瞥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这才慢悠悠的把朱标记录的东西放进小盒子里,一遍打开锁一遍道:
“对了,为了防止重名之人冒充,兵部提供的名单必须要全面且准确,具体的可以让兵部户部两个部门因地制宜的商讨一个法子出来。”
“今后若是你登基为帝,能不能别重用我?”
他这一辈子幼年全家死绝,青年建功立业娶妻生子,过的极为畅快。
“这种事光是父皇考虑的也不够全面,人不能光吃饱饭不想别的,饱暖思淫欲,谁都有自己的欲望。”
然后王布犁等人就被朱元璋叫着去宫中看那些种植的农作物,接受简朴教育了。
谁人不向着朝廷?
如此一来,他觉得总比自己父皇在宫殿里一拍脑袋,思考的要全面一些。
只不过朱标目前的段位,还没有王布犁高呢。
朱标却又是想到一个王布犁没有说出来的话,那就是“收买人心”这件事。
现在竟然求我将来不要重用你?
你小子怎么能这么不上道呢!
“我生性惫懒,着实是不想干太多的活计,顶多给你出出主意。
但那又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他爹把女儿嫁给王布犁这招,倒是绝妙的一招落子,更加把王布犁给拴到了身边。
朱标的眼睛登时就瞪大了。
对于本地知县的一项考察,就是要时刻关注这些老卒子以及伤残士卒的生活状态。
平日里诸如宋濂之类的老师,都是教导他如何爱民,对读书人好一些,才能让他们为大明更好的效力。
朱标一边记录一边回复道:
难不成离开军营之后,大明还要让他们流血又流泪吗?
朱标连连点头,虽然他没挨过饿,但是通过他爹的经历,朱标就明白人在吃饱饭之后,便会想要的更多。
“拯救天下苍生,为那些无法看病的百姓培养郎中。”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太子哥,这里没外人,我给你透个底。”
世上果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朱元璋以前还觉得王布犁说的过于危言耸听,但是前阵子他过生日的时候,瞧见大驸马李琪的衣服极为鲜亮。
但真遇到亡命徒,还得是这批老卒子更有震慑力,也有经验。
老朱就是这个想法。
“妹夫,你且安心,待到我登基之后,必然狠狠的重用你。”
对于那些伤残士卒来说,更是自力更生的表现,而不是光靠着朝廷的恩养,他们的心气就不一样了。
朱标见王布犁没有像寻常人一样谢恩,见他压低声音,遂也把脑袋凑过来听他说。
一下子就吐露出如此多的建议来。
朱元璋从一个流民到乞丐,确实是值得膨胀的,但他牢牢把握一点,那就是不扰民,尽量让百姓安稳的生活。
到底什么才能打动王布犁。
我都觉得王布犁的心态宛如七八十岁的老翁,这不正常。”
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