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妃,今日朕批阅奏折,见各地官吏上书,大唐各地,均遭遇到天灾,老百姓们颗粒无收。无以为生。之前唐山县河间道,乃是冰山一角而已。”
“朕身为大唐的皇帝,定当忧国,忧民,为民分忧。如今天下百姓食不果腹,实在让朕忧心重重。”
万贵妃闻言,也是大惊。
须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
若是民食不果腹,一定会出祸事。
隋朝末年之所以群雄割据,那是因为隋炀帝暴政,民不聊生。
这才导致那么多的封建割据势力起来反对隋朝的暴政。
如今,大唐刚刚建立,就面临和隋朝统治者一样的难题。
只不过是两者截然不同。
前者是因为皇帝的暴政,苛捐杂税严重,导致人们的不满。
而现在大唐面临的问题是,现在导致的人吃不饱肚子。
“如此来说,大唐的形势颇为危急,臣妾也为陛下感觉到万分焦虑。”
长孙无垢也是眉毛微微蹙着,深深为大唐的将来感到忧虑。
若是大唐覆灭,他和太子殿下也无以为继。
那长孙无垢乃千古流芳的女人,博古通今,学富五车。
她上前一步,对着李渊说道。
“父皇,儿臣愿意替父皇解忧。此事交由儿臣去办定会办的妥妥帖帖。”
一个女流之辈,竟然会接过这么棘手的问题,着实是让李渊惊奇。
“朕乃一国天子,尚且为此事忧虑不已。太子妃会为女流之辈,能将此事作何打算?”
长孙无垢微微一笑。
“父皇尽可将此事交予儿臣。10日之后必然会办妥当,只是此事要等太子殿下回朝,最后才做决议。”
李渊迟疑的点点头。
“那朕就等你们的好消息。”
第2日,在宣政殿内,李渊召见的几位元老级别的大臣。
这其中有刘文静,裴寂,都算是大唐开国的功臣。
“此事召集各位爱卿过来,是有一事商量。如今各地都有天灾,粮食极为短缺。此事各位爱卿有什么高见?”
这句话,像是闷雷一般打在了每个人的头上。
太子殿下刚刚去唐山县解决干旱带来的缺粮问题。
没想到现在大唐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
“陛下何出此言?”
“难道其余各县也出现了天灾?”
李渊从龙椅上站起身,眉头紧锁。
“这是各地发来的奏折,各位爱卿不相信的话可以一观。”
刘文静和裴寂,随便拿出一封奏折来,仔细观看。
仅仅是看了一封奏折,脸色就大变。
紧接着是第2封和第3封,越看他们的神情越是紧张。
“启禀陛下,看来各地粮食紧缺已是事实。民以食为本,以下一定要对此事引起重视。”
李渊背负着双手,背对他们而站着。
“众位爱卿们,朕何尝不知道此事?关系重大。这几日朕寝食难安,都在寻求解决此事的办法。此事不解决,朕的江山不稳,大唐的地位也不稳。各位爱卿的高官也不稳。”
李渊一番话,的确让他们紧张起来。
“陛下所言不虚此事关系到大唐的未来。吾等也会尽力想办法。”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一个结果。
可见,此事对于众位大臣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他们当然知道,大唐初期,隋朝留下来的烂摊子,皇帝还没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
而这个时期,国家刚刚建立,一切都百废待兴,尤其是人们的耕耘水平还没有提高,要想增加粮食收入,那简直是难上又难。
更加别说现在天灾厉害。
大唐初期,基本上田地靠人工灌溉的很少,都是靠天上下雨。
天灾发生了,我们这些大臣们又有什么样的办法呢?
各位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唉声叹气,找不到半点的办法。
“看来各位爱卿也对此事束手无策。太子妃长孙无垢在朕面前,许诺下来,最快10日之内,会将此问题彻底解决。”
在场的几位肱骨大臣,相当吃惊。
“陛下,太子妃男一女流之辈,整天在深宫之中。虽然太子妃小时候也熟读圣书,到底是在深闺中长大的女子,如何能解决眼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