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两对于苏芊芊这样的人家或许不多,可钱财都是一点点积累上来的,就算是一文钱,她也不会嫌少。更何况这件事成本极低,一旦盈利,绝对就是暴利。
想到那白花花的银子正在向自己招手,苏芊芊两眼就放光了,说道:“兮姐,你放心,挣了钱,我肯定要给你分红的。”
听了半天,苏孟兮觉得自己听懂了,这大抵上就是要采访自己的意思。
说到钱,她之前倒是曾考虑过,去黑市卖丹药就是第一步,还是那句话,谁有都不如自己有,她也想有自己的产业。
或许,现在就是个时机。
见苏孟兮不说话,苏芊芊生怕机会溜走,赶忙说,“兮姐,市场瞬息万变,现在人们正是对你感兴趣的时候,万一哪天人们又有了新的谈资,那你就不值钱了。你要不要跟我合作?”
看着苏芊芊心急的模样,苏孟兮嘴角扬起,蛊惑道:“芊芊,既然你也知道市场瞬息万变,不如咱们就一直跟随市场?”
“一直跟随市场?”
苏孟兮进一步解释,“人的好奇心是无穷无尽的,他们既然那么想知道别人的事情,那咱们就专门搜集奇闻趣事,制成报纸售卖。今天他们对阿三感兴趣,那咱们就写阿三,明天他们对阿四感兴趣,那就写阿四。”
苏芊芊有点明白她的意思了,“如此一来,他们想知道的事情都能从上面得来,必定都会买。”
“是,而且报纸还可以多样性,你不仅可以写人,还可以评说民间杂事,衙门断案,甚至通报朝廷新令。”苏孟兮一时半会儿想不了太全面,只好说,“总之,你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觉得人们爱看什么,就写什么。”
苏孟兮的话给苏芊芊打开了一个新大门,虽然是第一次听到报纸这个词,但她没有拘泥于此,而是不停地问着,“可是,这些消息都从何而来啊?”
“你可以雇人搜集,派人专门盯在一片区域,凡是有价值的都记录下来,由专人判断能否上报。”苏孟兮觉得光靠说似乎不行,干脆命人拿了张纸过来,详详细细地跟苏芊芊说起。
苏芊芊听得认真,还做着笔记,虽说报纸、主编等都是一些她没听说的词,可只要赚钱就行。
最终,苏芊芊听明白了,大为赞叹,“兮姐,没想到你还有这生意头脑啊。”
苏孟兮颇为心虚,这哪里是她有生意头脑,不过是把自己已知的东西直接搬过来了而已。说起来,好多小说中穿越者也都有过类似的做法,她这也不算头一个。
如此想着,苏孟兮倒不觉的自己是在偷了,大大方方说,“小意思,这件事你抓紧做,我就当这报纸的第一个被采访人。”
这样的新词,苏芊芊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笑道:“好。”
“不过,咱们是不是要给报纸取个名字?”苏芊芊又问。
“是该取个名字。”苏孟兮想了想,说,“就叫《青舟快报》吧。”
苏芊芊以茶代酒,爽快道:“好。兮姐,来,祝我们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苏孟兮也举起一杯茶,说,“祝我们财源滚滚。”
自苏芊芊从国公府离开后,整个人就忙着筹备《青舟快报》,从招人到选址,再到印刷合作,全都是亲力亲为。
苏孟兮除了刚开始的出谋划策,基本上就没有她的事了。
可苏芊芊却许诺了她,赚到的钱自己与她六四分。
虽然只有四,可苏孟兮仍是觉得自己有捡便宜的嫌疑。
“兮姐,没有你,就不会有《青舟快报》,这年头脑子是个好东西,所以我愿给你四。只要往后,你有了好点子继续跟我合作就行。”苏芊芊为人取之有道,且眼光长远,她看中的是苏孟兮的脑子。
有了这话,苏孟兮再推辞就显得矫情了,便接受了。
很快,《青舟快报》第一期横空出世,销量大好。
苏芊芊赚了个盆钵满满,兴高采烈道:“兮姐,咱们不仅卖得好,而且人们看了报纸之后,对你更是好评如潮,都说你是国公府另一妙人啊。”
妙人,这还是当初福王妃第一个说的,没想到现在被人们广泛传播开来了。
苏孟兮知道这正是报纸的一个好处,此时应该很多人家里也都放着这张报纸,渐渐地,人们把报纸视为习惯,她们或许可以制定广告位,又是一大笔银子。
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这份报纸正躺在公主府的地上,被慕白双死死地拿脚踩来踩去,最后还不解气,又拿起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