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元,王文才一听,过年能有新衣服穿,手里没味儿的馍馍都变甜了,一个个的咧着嘴。
这俩,大的王文元,9岁,是大舅所出,继承了他娘的优良品质,听话,性子也软。
小的王文才,7岁,二舅所出,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孙子辈,都挺宠着他,连老太太也疼他疼得紧,性子也就比较皮,就是一熊孩子。
王文志也是大舅所出,书呆子一个,全家就他一人上村塾,11岁时考上了童生。
长脸啊,全村可就这么一个童生啊,老太太没事就去村里溜达,见人就提自己大孙子,最后给人听烦了,见她来了就躲。
可家里没有那么多钱供他读书啊,如今14了,今年上半年就应该下场考秀才的,也给耽误了。
蔡老太还为了这事,愧疚了好久,都是穷给闹的。
只有王盈盈一脸的落寞,她今年已经12了,别人家的女娃在这个年纪,都已经开始说亲了,自己却连一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
她知道,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轮不上她,她娘刘氏宁愿拿去补贴娘家,也不会给她。
王晓晓默不作声的吃着饭,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早饭过后王玉如还是跟着富贵两兄弟去了县城,王玉如坚持要去,蔡老太也没办法,只能一个劲的嘱托富贵兄弟俩要照看好她。
王玉如对县城并不熟悉,小时候蔡老太也没带她来过几次县城,嫁人之后更是成天忙着在地里刨食。
再说了,来县城就得花钱,家里那点银子,只要被胡建义见着了,保准第二日就被拿去输在赌桌上了。
到了县城,三人先去了城南的一个码头,码头虽不大,但来往的商船客船也是不少。
富贵兄弟打算去找找有没有搬运的活计,两个乡下泥腿子,除了干点体力活,别的也不会。
“小妹,这搬运的地方全是些大男人,你去也不方便,前面有个茶摊,你就在那儿坐着等我们就行”
王富贵侧头对王玉如扬了扬下巴说道。
王玉如一边点头,一边说
“大哥二哥你们去忙你们的,我就在城里转悠一圈看看,回头咱们在城门口汇合就行”
其实王玉如是想去附近的医馆看看,好歹前世自己也是个外科医生。
就王晓晓空间里的那些医书,她也看了不少,现在就差个实践的地方了。
见王富贵二人走远,王玉如抬脚就往回走,行不行的先看看再说呗。
还没走几步,就听见身后传来了一个老妇人,咋咋呼呼的惊叫声。
“老夫人,老夫人您这是怎么了,快停车,老夫人晕过去了。”
王玉如回头看去,码头那边,两辆马车一前一后的停了下来,声音是从前面这辆马车传出来的。
一个嬷嬷打扮的老妇人,掀开帘子,慌张下车,朝着后面的马车跑去,中途还摔了一跤。
“老爷,老夫人晕过去了,您快去看看啊。”
后车上的帘子被一把掀开,一个大约三十来岁,身穿浅绿色棉布衣裳的男人,从车上跳下来。
“怎么回事,刚下船的时候不还好好的吗?快去请荣济堂的徐大夫来,快。”
男人边说,边快步往前面那辆马车走去,脸上尽是一副担忧之色。
老嬷嬷点头应着,转身就要去请大夫。
奈何上了年纪,刚才又摔了一跤,这会儿走路都吃力。
人群里一个八九岁,衣裳破烂的小男孩见状说道。
“我去帮大人请徐大夫”
说完拔腿就跑。
王玉如见有热闹看,本着不看白不看,也往前凑了凑,这才从众人的口中得知。
这男人是平安县的吴县令,去年才上任的,官评还不错,清廉公正,上任一年,倒也为平安县的老百姓干过几件实事。
这不,前段时间又召集了平安县大大小小的商户,带头捐款,修缮了平安县周围几条官道,而这晕倒的老夫人,应该就是吴县令的亲娘何氏了。
王玉如见请大夫的小孩半天不回来,这大热天的又闷在车里,没病也得闷出病来。
本着医者仁心,开口提醒。
“这位大人,你得先把车里的老夫人抬出来,车里太闷,空气也不流动,这天气又热”
迎着齐刷刷的目光,王玉如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推开人群便要上前去查看。
吴县令见是个妇人,愣了两秒后也默许了她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