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用手托住下巴,像是在思考。少顷,他紧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
“这篇报道真的挺有意思的,恐怕警方给汤姆和玛丽定罪还为时尚早。”卡尔说话时顿了顿,似有接下来大做“推理秀”的架势。
“难道其中另有隐情?”我问道。
“那是当然,这篇报道漏洞百出。”
卡尔的嘴角微微上扬,说, “你且听我慢慢分析。首先,我们说说汤姆。在报道中,汤姆说他刚喝了两口饮料,便喝出了汞珠。”
“而正常情况下,人们在刚喝罐装饮料时,罐口是稍微倾斜的。”
“除非之前发生了诸如剧烈运动、严重缺水等情况而引起的极度口渴,才会大幅度倾斜饮料罐,大口灌下饮料。”
“而且饮料为碳酸饮料,委实不宜大口灌下。然而汤姆之前仅仅打了一会儿电话而已,而且有重要的约会为前提,他不会因讲太多,以至于极度口渴。故其是在正常情况下饮用饮料的。”
“当罐口倾斜程度小时,汞因密度远远大于饮料,而聚集在罐体底部。
此时,是无法导致口吐大量汞珠状况的。只有在罐体倾斜到罐口朝下时,汞珠才会落到罐口处进入饮者口中。”
“然而,汤姆当时口吐大量汞珠,并且有多人目击,而且汤姆接受了医院的治疗,所以他后来称自己喝到大量汞珠的情况是真实的。
可是,事实却与汤姆所言喝饮料时的状况相矛盾。”
“可是如果饮料罐里装满了汞,或者说汤姆用吸管吸取饮料呢?这样的话,汤姆是可能在一开始就喝到汞的。”我表示疑问。
“若饮料罐里装满了汞,罐的重量会明显增大,汤姆拿起时不可能不发现异常。
假如汤姆是用吸管喝饮料的,那也说不通。因为汞的表面张力是很大的,大到可以将自身缩成一个球体,所以汞在吸管内是很难上升的。”
“汞在吸管中上升的情况,就像吸管下端有少量的水滴不下去一样。
并且其自身会产生很大的压强,更难以用吸管吸取。况且,如果他真的用了吸管,这件证物是不可能不被提到的。”
“所以说,对于汤姆称其刚开始便喝到大量汞珠的这件事,他说了谎。事实上,他应是在快喝完时才喝到汞珠的。”
“那么汤姆为什么要撒一个这么明显的谎呢?”我发问。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到后面的结论,所以接下来要谈谈玛丽。
汤姆喝下饮料的时候,他喝到了什么程度,玛丽一定很清楚,因为她会一直盯着。”
“然而,汤姆撒谎后,玛丽对此并没有什么表示,显得十分配合。这说明玛丽与汤姆是约定好的,便于索赔。
可是其中仍有令人不解的地方,那就是两人共同撒了一个明显的谎,然而这不利于索赔。”
“另外,警方在玛丽住处发现了汞源及痕迹,其中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
首先,作为投毒者的玛丽,应尽快毁灭证据以排除嫌疑。
所以,在其住处发现汞源有违常理。并且她获得汞珠的位置颇有些奇怪,在窗台既不容易清理痕迹,又容易将汞珠遗落到外面。”
“可是汞蒸气有剧毒啊,窗台比较通风。”我说。
“如玛丽所言,当她向汤中和饮料中两次投毒时,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她必然是将汞随身携带着的。
可是这样更容易导致自己中毒,而她并没有注意到汞对自身的影响。”
“所以玛丽在窗台获取汞这个细节有些小小的不合理。然而玛丽随身携带着汞,自身身体状况却未见异常。
所以我认为,玛丽住处的痕迹及证物是伪造的。”
“并且事发当日是汤姆约玛丽的。这对于玛丽来说,要蓄意投毒,又有些不合理。更可疑的是,汤姆中毒之后还主动帮助玛丽隐瞒真相。”
“如果汤姆指控玛丽,获赔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反正二人感情出现了问题。
所以,汤姆与玛丽私下对口供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索赔,而是他们被人操控了。”
“在这起案件当中,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饮料公司了。如果稍有不慎,便有破产的危险。
所以这起案件很有可能是被饮料公司控制了。当然,有事实支持这一观点。”
“警方在调查饮料罐时,表现出了一些不合理的情况。
根据调查之前的实验证明,饮料罐中存在汞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