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壮男子不足十万。
乌木国比他们能好一丢丢,但也好不了多少。
好在苏平招人才不限男女,凡是读过书的,或者有手艺的,都可以来报名。
这次孙太太也跟着一道过来的。
夫妻两人一个负责男官,一个负责女官。
孙太太还带了手下几个得力的小姑娘,大力宣传妇幼办的那一套。
由于大家都是有经验的,这边操作起来倒是不困难,只不过两边的学历系统不太一样,苏平与唐陌商量之后,索性出了一套卷子让报名的人员做了笔试。
笔试过了再做面试。
就目前的官员,也得经过考核,总之,一切重新开启,以孙主簿为主。
待选定了上百位负责人之后,已过了半个月。
黄杨县那边的报纸也印好差人送了过来,苏平望着上千份的报纸,有些心疼道:“看来,咱们得办个造纸坊。”
黄杨县小,报纸每月虽然办三期,可印刷数量每期不过三百份。
纸他们还供应得起,现在数量一下子翻了好几倍,他就忍不住心疼起来。
最主要的是,既然这两边都被他们接盘了,那学生的一切费用要照着黄杨县来。
所以,光是笔墨纸砚这种东西,就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作者有话说:
男主:新地图,新地图~~~
唐陌:送你了,不谢~~~感谢在2023-11-26 09:01:02~2023-11-27 09:35: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北冰洋流 66瓶;沐沐 20瓶;不愿透露姓名的王一条 6瓶;芝士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80 ? 157-159
◎文房四宝◎
苏平琢磨着, 要不开个造纸坊?
砚坊、墨坊什么的,天下一日不太平,这些外来的货物价格便一日不稳定。
最近这些明显贵了不少,好在他们因为常用, 倒是提前备了不少货, 饶是如此, 在补货的时候,也把张典吏心疼坏了。
以后人更多, 可别赚得那点钱, 还不够供孩子读书用的。
这样一来,地盘大了也没用, 反而更穷了。
与先前的理念就背道而驰了。
跟那位张举人一样,那就成天下的笑话了。
孙主簿道:“大人要想啊, 咱们地盘大了, 人口一下多六七万, 又增加了一百五十万, 再加上现在不断流入的流民, 以后还愁买不起这几刀纸吗?”
苏平道:“这几刀纸倒是没什么, 你得想想,咱们读书是免费的, 总不能西桐和乌木这边的读书不免费吧,学生的一切费用我们都全包, 一百五十万人中间,要读书的孩童可不在少数啊!”
西桐和乌木这两方, 目前青壮劳力极少, 反而是妇女儿童极多。
这样一来, 要读书的孩子起码在十万左右。
黄杨县就算是加上流民等等, 读书的孩子也不超过一万。
这还是后期不断增加的原因,否则,他们人数极少,这年头也没什么九年义务教育,而是超过十五岁的孩子,若是没能考入县学,便不再读书。
这样一来,人数就更少了。
然而,接盘之后,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的孩子,起码有十万之多。
他们是管吃管住,还管学习用品的。
黄杨县现在的教育资源一年占了两万两不止,相对于收入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去年对外卖起了武器和船船只,赚得钱更多一些,否则,一年三分之一就得贴进教育。
现在地盘长了,学生多了,然而,西桐和乌木这两方并不比当年的黄杨县富裕多少,如今是百废待兴。
前期也只有贴钱的份。
孙主簿一琢磨还真是。
他先前是负责账本的,后来被张典吏接手了,现在想想,确实是该办个造纸坊。
苏平说办就办,立马写了公示贴了出去,到了第二天中午,还真有人来报名了。
人家以前是做烧纸的,因为本身就不怎么赚,这些东西就自己琢磨着做了,还真别说几代人下来,倒是闯出了些名堂。
不过他们家至今也没改行,做得依旧烧纸生意。
看到苏平要招会造纸的工匠,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