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谁也不让谁,但他们还是需要下头这些人的支持的。”
尤其是几位皇叔。
是以,宋家人能出城也并不奇怪。
苏平道:“我那宅子确实小了些。”
如今已经住得满满当当了,宋氏来了还能挤挤,要是宋家人过来——
文氏道:“咱们隔壁的宅子不是没人住吗?要不先盘下来住那里吧。”
苏平道:“那个隔壁是张哥和孙哥家的,当时建的时候,他们俩非要跟我挤在一起。”
说什么要沾他的福气。
在苏平来之前,两人已经山穷水尽,纷纷走关系想去别的地方任职,可惜钱和关系都不到位,愣是一直走不了。
后来苏平来了,两人的生活不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起码日子越来越好,如今整个黄杨县一片生机,他们俩与旁的县里同等职位的官吏相见时,也是被人羡慕的对象。
不过两家都是三进的宅子,若是想在他们住也不是不可能。
孙太太和张太太都是极好客的人。
“对了,目前县里的房子十分紧张,所以,想盘新的宅子不可能,要是实在挤不下,两位表弟可以与我一起住县衙,这边还有几个空院子。”
文大和文二笑道:“行呀,我们就喜欢和表哥一起。”
县衙的饭菜不要太好吃。
文氏道:“要不咱们也找个地方再建个宅子吧。”
这段时间苏家的生意也多少受了些影响,主要是京都不好进,不过那边也是需要各种物品的,倒是给他们开了条子,需要什么货物就由他们送。
但各地的情况实在不太乐观,若不是先前苏家的生意已经铺开了。
单是过路遇上的各种山贼水匪都够你死好几回了。
文氏寻思这个时候回老家或者进京都不现实,而且这情况也不是短期内解决的。
苏平道:“也行,你们选好地方,然后我找孙主簿订对一下,待明年开春后头一个就给咱们家整。”
苏明远愣了一下,随后道:“这事你做不了主?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开春?就现在开始整也还来得及吧。”
苏平不太想理他,但这么多人不给他爹面子有些说不过去,一边揉着顺哥儿的毛毛头顶,一边解释道:“现在流民太多,符合条件入城的已经二三千人了,知道本地的政策之后,都打算留下来,所以,现在新安镇我们应该也听说了。”
“孙主簿这段日子正忙着那边的事,马上要过冬了,城里城外的安置屋早就不够了,能解决提一部分人先解决掉一部分,所以咱们既然有遮风避雨的地方,那就不要跟别人抢,我们只是住得更安逸,可他们是为了活命。”
他翻过以前的资料,每年黄杨县入冬后,都有冻死的孤寡老人或者孩童。
今年流民这么多,一个弄不好得出事的。
而且,他也不好让这些流民入城后住在百姓家里,万一这些人身份盘查出了点差错,出事的可就不是一两家了。
苏明远被他这话堵得直瞪眼,恨恨道:“要是到了明年,指不定就需要宅子了,我和娘可能就回京了。”
苏平乐了,“其实您现在也可以走。”
嗯?
饶是两人在文氏面前一直和平相处的,文氏这会也感觉气氛有点不对,拉了一下苏平,笑道:“我才不走呢,我还要操办你的婚事呢,到时候再帮你带带孩子多好。”
苏平顺势下坡,笑道:“那可真太好了,我就喜欢您做的吃食。”
回到黄杨县,马上就要进入十月了。
今年的天气比往年能暖和一点,城外饶是风呼呼地吹着,树叶也落得差不多了,但每天都有太阳,倒也没想象中的冷。
流民的数量虽说在不断增加,但比起前些日子,已经缓和了不少。
张典吏见苏平回来,将记录的人名给他瞧了瞧,小声道:“这么一举报,还真有人趁机混了进来,我们抓了几个人,让罗大虎他们帮忙审理的,您猜怎么着?”
苏平好笑道:“哥,您还是晚上少听点书吧,这都成习惯了,还要留个尾巴。”
张典吏嘿嘿笑道:“还真别说莫老头说得相当到位了。”
原先是想着让莫老头说一些,他们自己编的故事,可这种东西一说出来味道就不太对了,目前整个县城还找不出这样的人才来。
倒是有县学的学生交上来不少的小故事。
除了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