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现在花钱如流水,每月也有不少的盈利。
如今,张典吏一口气将书肆的钱和本县小吏们的拖欠的工资给补上之后,县衙的库里还是有个两千左右。
苏平问过张典吏账目之后,便琢磨着给大家发个福利,让大家喜气洋洋的过个年。
也算是给他这小半年来一个好的总结。
至于人头,县学的几十个学和先生肯定不能少,那些个给百姓讲授种田经验的老者们也不能少,凡是在他们县衙里挂上名的,如今也有二百多人了。
张典吏仔细一算,饶是每人500文,也花不了二百两。
这还能有一个好的名声。
与张典吏说好之后,苏平就与杜师傅商量了一下,腊月十八这一日大家一起帮忙做点心,到了腊月二十放年假之前,给大家一并发下去。
杜师傅做的点心挺简单的。
馅料什么,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就算是面他也昨天晚上就开始忙了。
这会早就醒好了,苏平几人,一个负责摆盘,另一个负责烧火,余下的便跟着学包馅,虽然包得扭,但好在有模具,往里头一压,出来之后也似模似样的。
为了怕人手不够,张太太和孙太太也一起过来帮忙了。
这几日已经完成修改农书,没什么事情的朱老爷子也跟着凑热闹。
张太太本来就手巧,还与孙太太和杜太太一起做了不少的花馍和一个大花糕,都是留给苏平和老李头他们几个过年用的。
苏平笑道:“嫂子别麻烦了,其实我不在乎这些的。”
张太太道:“大人不是常说入乡随俗吗?咱们黄杨县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花糕的,应应景也是好的。”
苏平点头,“那就劳烦几位嫂子了。”
张太太笑道:“什么劳烦不劳烦的,跟着大人今年都有了这么多的白面,先前咱们过年可舍不得吃这个……”
苏平:“……”
几人正说着,就见一个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人影走了进来。
对方逆着光,苏平没瞧清楚。
倒是对方见着苏平之后,快步上前,哽咽道:“大公子……”
对方头上的帽子一拿下来,苏平就认出了来人——黄二叔。
黄大个的二叔。
黄二叔仔细看了苏平一会,一直忍着没落下来的眼泪,啪啪地往下掉,“大公子,您瘦了,也黑了……”
这才几个月呀,看着比前头瘦了好几圈。
苏平有点尴尬地咧咧嘴,恰在这时去外头打水的黄大个回来了,见到黄二叔不停地抹眼泪,嘴里还叨叨着,这地方太苦了,大公子在家里怎么的怎么的……
忙放下手里的东西,喊了一声:“二叔,这次怎么是您来了?”
黄二叔这才被吸引了注意力。
一边转身一边道:“这个月货比较多,林管事一个月也只能走一趟,所以这一趟我就来了,本来这一趟要董老大过来的,是你奶和你爹想你了,便让我与董老大换了一趟。”
话音未来,两人已经站到了一起,黄大个还调皮地挥了挥他的拳头,顺便扎了个马步,显示了一下自己的强壮。
结果,这一打眼,刚下去的眼泪又落了下来,比刚才落得还凶。
“听老林说你们在这边过得还不错,没想到……”
这哪里是不错呀!
不止苏平瘦了黑了,就连黄大个也瘦了,黑了!
不过笑起来还是挺没心没肺的。
黄大个笑道:“挺好的,除了没在家里好吃的多,但这里自由自在。”
谁也别逼他读书、再读书。
黄二叔心里叹气,再过分的话他都不好说了,让人把年货卸到了厨房,他们得在这边留宿一晚,因为这次离开,得把前面订的农具还有玩具给带上。
虽说玩具卖得不怎么好,但在京都婴儿车却特别受欢迎,再加上买车送玩具,一时间倒是订单量增。
苏家不止在京都铺了货,像各大府城也均有。
玩具在北向国卖得不太好,但这个小玩意却在别处卖得很好,同时,黄二叔还与苏平对了一下这几个月的账单。
装完货,对完账天已经黑了。
黄二叔他们留宿了一晚,本来一直叨叨着这地方没啥好吃的,结果,一顿羊杂汤,黄二叔足足喝了三大碗。
连起身都需要黄大个扶着,黄大个瞧着走得挺困难的二叔笑道:“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