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大队部的喇叭响了,说后半夜泄洪,让全村人不要睡觉。
当天夜里,村民们都在屋顶棚子里等着洪水的到来。
村庄的屋顶上亮着稀稀落落的手电筒,光芒被泡桐的枝叶分割成细碎的光斑,就像萤火虫一样。
王亮在秀兰怀里睡着了。
王耀一直等到凌晨四点多钟,天色微明,有人喊:“水来了水来了。”
王耀腾地就起身了,吓秀兰一跳。
他跑着赶去王涛家的屋顶,那里临街,可以近距离观看洪水的到来。
跟王耀想象的不同,洪水并不清澈,而是灰黄混浊的泥水,上面还飘着树枝杂草和小动物的尸体。
雨基本停了。
他们就看着那些洪水穿街入巷,又向东奔流而去。
这是1996年的8月初,雨水从天而降,山洪从海拔最高一千多米的太行山上倾泻而下,汇入几十座水库,穿过闸门,再经过百里奔袭,到达了王耀的家。
百里平原成了一片泽国,行州市地区将近200万群众受灾,300余亩田地被洪水淹没。
随后的两天,洪水过境。
街上的水最深的时候将近一米,等泄洪结束,街上的水很快回落至半米。
家里进了水,不过第二天就退去,一家人下了房顶,回到屋里睡眠,还是不敢将一切恢复原样。
随后几天时晴时雨,有直升机空投救灾物资,各家分了一些方便面和粮食,还有一些旧衣物。
确认洪水不来了,乡亲们开始收拾家里,清理垃圾,晾晒家具、物件、粮食等等。
这期间街上的水渗了一部分,蒸发了一部分,渐渐露出地面来,十分潮湿和泥泞。
乡亲们收拾完家里,又收拾村里。
两天以后终于完活,太阳也将村里的大部分地面烤干了。
那天刚吃过早饭,温占明和王涛的父亲徐爱军就带着温晓慧姐妹、王涛,来到王耀家。
温占明对王大海说:“大海,走,捞鱼去!”
王大海看了一眼秀兰,说:“我没网兜。”
温占明说:“我刚做了俩,给你一个,快走快走,一会被别人捞完了。”
王志民也说:“走吧,难得见回水,孩子们哪里捞过鱼。”
秀兰虽然不情愿,但是不好意思拦着,就说:“去吧,看着点孩子。”
王大海一笑:“好嘞!”
说着就带王耀和王亮,穿上胶鞋出门了。
到了西边村子交界的河沟,河上面有一座石桥,早就有许多人在那里捞鱼,更多的人在旁边围观。
水里的泥沙沉淀了几天,稍微清了些,由之前的灰黄色变成浅浅的灰绿色,时不时的有深色的影子经过,那就是鱼了。
网兜是用长竹竿、铁丝、绿纱网做的,大伙儿在混浊的水中盲目打捞。
有的一直捞不到,嘴里骂骂咧咧。
有的捞到了,就欢呼雀跃。
温占明和王大海脱了胶鞋,站在河边浅水中,拿着网兜,死死盯着水面,时不时地杵一下子,忙活半天,一只也没有网到。
几个孩子提着水桶守在一旁,有些沮丧。
这时王涛碰了碰王耀的胳膊。
王耀看向王涛,王涛立刻走到一旁。
王耀会意,跟了过去,问:“干啥?”
王涛说:“没意思,咱们游泳去。”
王耀眼睛一亮:“走!”
两人跟王亮和温晓慧姐妹扯谎说去村里找茅房撒尿,随后又跟王大海和王志民说了一声。
两个大人正玩得起兴,随口应了。
王耀和王涛就跑回村子,又穿过巷子向北去了沙坑。
整个沙坑的水本来已经满了,过了几天,水位降下去一些。
里面的深度两个人都知道,也不敢下去。
正在看着沙坑发呆,就看见温立超和温立虎一伙人又来了。
温立超见了王耀,打趣说:“怎么,胳膊好了?”
王耀下意识地摸了摸胳膊,无所谓地说:“本来就没事。”
温立超一笑,自从上次被王耀抢了风头,他有点不高兴,后来得知王耀受伤在家躺了好些天,心情好多了,这时候挑衅说:“怎么,不服啊,比比游泳?”
王耀没说话。
王涛插嘴说:“比比就比比!”
温立超说:“咱们就从桥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