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笑不笑。”
“也许是濬殿下。”
“说什么呢?怎么听到我的名字了?”拓跋濬走近问道。
源蓁解释道:“哪里敢在背后议论濬殿下,只是让霁月姑娘猜猜这亭名是何人所取。”
“哦?”拓跋濬看向霁月,“那霁月猜得是谁啊?”
“濬殿下既听得自己的名字,自然是猜得殿下。”源蓁好奇问道:“只是霁月姑娘如何猜得出的?这亭子的典故,可只有我们几个才知道。”
霁月笑言:“还是多亏源小姐提醒,告诉我取名之人是在座的几位公子。源公子和慕容公子,今日与我是初次相见,从无了解。源小姐不会为难我,既让我猜,必然不会是这两位。自然就是从九王爷和两位殿下中选择。这亭名曰“剪花”,应当是出自孟襄阳的那句:‘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九王爷与澄殿下,不像是会取这名字的人。那便是濬殿下了。”
“为何他们二人不像会取这名字的人?”源蓁不解。
“大概若是澄殿下,会取个什么有趣的名字。若是九王爷……”霁月道,“怕是都不会给这亭子取名。”
“原来他给人都是留下这等印象。”源蓁轻拍掌笑道:“霁月姑娘,你真是聪明。当日取名之时,确只有九王爷从未参与。”
拓跋濬说:“霁月姑娘心思细腻,我们也不过只见了两三次,你倒也能判断出我们各自的性子。”
“那便是我蒙对了。”霁月眉眼弯弯,道:“这夸奖我可不敢接。还不是因为九王爷和两位殿下皆是人中翘楚,个性分明,虽截然不同,却甚是耀眼。”
“哈哈,原来姑娘口齿如此伶俐,”拓跋濬笑了,“往日在宫中见到姑娘,也没说几句话,倒不如今日活泼。”
霁月眨了眨右眼,笑吟吟地说:“殿下难道不是这样吗?”
拓跋濬被她这句话说得内心蓦然一顿,表面却没露声色。
霁月和源蓁没有在意,说话间,已到达剪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