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六十四章【圣人】

第六十四章【圣人】

处,就是因为他还讲点亲情,使本来该归他的,破尉迟迥的头功,被夺走了,

因为他的妹子,曾是尉迟迥儿子的妻子。

史书上没有说是尉迟迥那个儿子娶了崔司令的妹子,但这里说得是“曾经”,而有记载说尉迟迥之子尉迟宽,先其而亡,所以很有可能是他娶了崔司令的妹子。

而崔弘度与尉迟迥有这段亲家关系,可能是崔弘度曾随周武帝灭齐后,曾被赐为邺县的公爵期间发生的,应在在公元577年后。

因为尉迟迥是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担任四辅,兼任相州总管的,相州的州府所在地为邺城。

但是,崔弘度被杨坚征召为讨尉迟迥大军方面军司令时,身份之一是武乡公。

武乡在今山西省长治市的武乡县,应该只是他的封地,即生活加享受的来源地。

对此另有说法是,崔司令因为后来没有动手杀尉迟迥,还让他即兴发挥,在自杀前大骂杨坚一顿,因此被降爵一等,成为武乡郡公,前后矛盾,不知所云。

如果真是这种情况,那就是改变了他的供应基地(他上班是在宁夏个远地方),因为原来他是邺县公。

而在尉迟迥起兵时,他还是邺县公的话,他和这尉迟迥脱不了干系,到是有些说头的。

看来陶渊明的学习心得,读书不求甚解,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因为要求甚解,则必然头昏。

有这种想法,我们就不会去责怪古人搞的这种“历史碎片”,实在有些难以拚凑,不过,本人也确实不是在此搞科研。

与上面说的这位崔司令性格严酷,接得上茬的是,其作务特种部队的队长,混进城后,实际上应该是紧紧咬住他这位过去的亲家的屁股不放,如同恶犬,穷追不舍,这股狠劲,是严格执法加冷酷无情的典型性表现。

所谓其“直上龙尾追之”,是说其跟着尉迟亲家屁股,沿着盘旋而上的甬道,寸步都没有落下,只是不知尉迟名将此时正攀登在那座“炮楼”上,也就不知道是不是铜雀台之类兼具防御工事的楼台上的过道中。

而“龙尾”的说法,是说这过道从上面看下去,就象龙尾下垂,故有此形象的称谓。

见后面的这位亲家公秉公办事,紧追不放,尉迟名将几次想回身放箭,但是想想还是忍住了。

因为尉迟名将年纪大了,自然跑不过。

但是,虽然上了年纪,这射箭术还在,虽然开弓的力量不如以前,可这位亲家跟得这样近,完全射程之内,一直没有动手,是想这位大概跟跟,就算了,毕竟亲戚一场,没想到遇上这位,却是偏捡蹭破脸皮的事办的主,那是真的无法,不得不立下脚跟,喘一囗气,弯弓搭箭,只要一放手,这崔司令命休矣。

却不料这位亲家,立在原处,脱了“兜鍪”,也就是头盔,露出大概好几年没见过的脸,说出一番话来:

还认不认识了?如今我是秉公执法,不能徇私枉法,我们过去是亲戚,也只能控制住手下这些会有点乱来的士兵,不能侮辱你。

事情随着形势发展,已经是这样了,你还是看着办吧,还等什么?

杨坚要等的,无非是时机。

时机有时是偶然到来的,有时机会却是需要创造的。

如果杨坚安心于外放为官,到两千多里远的杨州去当省长,那么,所谓计划的事,肯定要泡汤,但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

那么,周天元突然发病,且会因为此病而不治身亡,在不在这个计划内,其实是不太好说的。

因为没有历史资料对此“计划说”,提供支撑,所以我们好不好妄下结论。

但发生宫廷政变的前前后后,而发生的一些事,让我们现在认真解读起来,却也不象是为来一个当即立断,就决定搞宫廷政变,且会成功报作的铺垫。

反对“计划说的”重要理由,被归结为杨坚当时深孚众望,是北周政坛的核心人物,其以隋代周,是手到擒来,顺理成章的事,事前并没有什么阴谋诡计,要是有的话,只是刘昉和郑译等人的所为,杨坚事前并不知道,且这二位搞伪诏的开发商,也是临时见机起意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此之前为杨坚以后要当皇帝所制造,以该人长得怪为名,通过封建迷信所传播的舆论,就会成为没有什么太大必要的乱作为。

这种认识,也太低估了古人的智慧,龙其是搞政治的人,会因为对封建迷信的真心所向,而忘记了个人眼下的生死,至少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