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
原来林馀决定起兵造反之前,曾有书信秘密递给儿子林景图,让他带着林老夫人和妹妹去嘉临关投奔林军。
接到消息,林景图大惊,他立刻动身私下前往嘉临关,想劝服父亲千万不要冲动行事。
只是此时林馀反意已决,根本听不下任何劝说,而林景图自幼从未忤逆过父亲,夹在当中,当真万分为难。
林馀知道儿子为人循规蹈矩,温和有馀,犀利不足,於是拿出父亲威严压迫说道:“如今林家已经被宋帝逼上绝路,无论做或者不做,都是死路一条,还不如博死一拼,可以有一线生机。否则待你和公主大婚,为父将兵权上交,那岂不要任宋帝拿捏?”
见林景图仍在犹豫,林馀又放缓语气:“我知你对长乐公主的心意,待为父事成,难不成还担心你娶不成她?”
闻言,林景图仍然觉得不妥,却有了一些松动,他亦知道父亲已经做了决定之事,便很难更改,犹豫再三,终於不再劝说。
思虑良久,林景图却还是对林馀说道:“父亲如果一意孤行,我阻止不了,但亦不会追随父亲。我只当不知此事,回去后,我便带母亲和妹妹离开盛阳,去林家老宅暂住一段时间。”
林馀有些失望,不过转念一想,总好过将家人留在盛阳,否则他一旦发兵,宋帝必然会对林家发难。
见林景图意志坚决,林馀也不再勉强,让他离开。
而林景图在回盛阳的路上,特意绕路去了赵国探望宋宛儿,他一直心心念念的宛儿。
见到宛儿时,有那么一瞬,他很想放下一起,带着宛儿离开,不理会赵国和宋国如何纷争,亦不理会父亲要不要起兵。
可也就只有那么一瞬。
林景图自幼便被教育三纲五常,人生在世,不能没有规矩。
所以最终,他只是克制地抱了抱宋宛儿,这对他已经是十分出格的事情。
后来林馀果然出兵,又被赵奉安打败,之后他被赵奉安派人送回了盛阳,交由新任宋帝处置。
叛乱是株连九族的重罪,林景图带着林家隐居在西山老宅,听闻此事,知道宋帝很快便会派人来捉拿林家,终於将此事告知母亲。
林老夫人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丈夫犯下如此大错。
林老夫人亦是出身将门,自幼曾随父亲在军队长大,为人一向坦荡爽朗,未料到丈夫竟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她急痛攻心,一下子病倒在床。
本来她就咳疾未愈,这病情来势汹汹,药石无罔,不过七八日功夫,竟是要下世的情景。
这日早上,林老夫人精神好了些,她自知时日无多,将一双儿女叫到病床前,一一嘱咐。
景珠之前和王家世子的婚事,因为相看八字不合,和王家协商退了定,之后又重新定了户部侍郎家的次子柳公子。
虽说这柳公子不是长子,没能继承世子位子,不过为人正派端正,也是一表人才,文武双全,林老夫人十分满意。
可如今林家出了此等叛逆之事,想来柳家必然不愿再接受这门亲事。
林老夫人自知自己大限将近,无法再为女儿张罗,不由老泪纵横。
倒是林景珠十分懂事,眼眶红红地,反过来劝慰母亲说道:“林家如今这样情况,当务之急是要思量下一步该如何行事,女儿婚事又有什么要紧?待母亲好起来,再做商议不迟。”
见女儿明理,林老夫人很欣慰,她拉着儿子手臂,痛心说道:“如今你父亲做了错事,该承担的错,林家不能躲,就算死也要坦坦荡荡,总好做东躲西藏地苟活。”
林景图即羞愧又后悔,早知如此,他当时拼死也应该劝阻父亲,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何尝不是存着侥幸心理和一丝贪念,万一父亲事成,林家称帝,他便是太子。
不过此时说什么都已经为时已晚,他握着母亲的手,含泪说道:“儿子明白,明日我便回盛阳,向宋帝请罪。”
第二日,林景图果然回去盛阳,只是在向宋帝陈述时,却隐去了自己曾去嘉临关和父亲谈话一事,只说搬入西山是因为母亲咳疾久久不好,想去清净之地疗养。
宋帝和林景图年纪相仿,年幼时也是要好的玩伴。
宋帝十分了解林景图,知道他为人循规蹈矩,绝不会有叛逆之心,想来是被他父亲牵连,是以并未将林馀之罪连坐家族,只是暂时免除了林景图九门侍卫首领的位置,让他闲赋在家,待林馀定罪之后再做打算。
只是可惜林老夫人终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