疽溃中平甲子年, 蒲蠃桑椹亦萧然。
幽州别是神仙土, 谷石人间三十钱。
渤海郡内,太守府中。
袁绍、田丰、沮授、郭图四人正在府中会谈。
“各位,如今诸侯联盟已散,李傕、郭汜二人强迫天子西迁长安,古都洛阳大权旁落,吾等作为汉臣,实在是痛心不已啊!
前有董卓乱朝,后有李、郭二人,难道我四百年的大汉王朝气数将尽了?今日把诸位召集于此,是为了跟诸位共同商议家国之大事,请各位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为袁某、为汉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袁绍慷慨激昂的说道。
“田丰不才,认为主公当任十八路诸侯盟主后,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主公应趁现在之势力、名声,为汉室再寻明主,以安天下”田丰高声说道。
他是袁绍手下的第一谋士,深受袁绍器重,性格直率刚毅,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
“元皓兄既然都这么说了,那一定早就为主公准备好人选了吧?”沮授在一旁奉承道。
袁绍、沮授、郭图三人俱将期待的目光投向田丰,他向来不说没有把握的话,做没有把握的事。
“幽州牧—刘虞,我日思夜想了三天,觉得他就是最好的立帝人选。”田丰坚定的说道。
“刘虞可不简单啊!以仁政闻名天下,在微臣看来,他可比公孙瓒那个只会打打杀杀,不会估计后果的莽夫强多了”郭图沉稳说道。
“那幽州牧刘虞和我相识已久,我知道他忠义的品行啊,如果立他为帝,不是将其推向了万丈深渊吗?他断然是不会答应的”袁绍担忧的说道。
“田丰以为,没有比幽州牧更合适的人选了,缘由有以下三点。
其一,刘虞为汉室宗亲,是东海王刘恭之后,其祖父刘嘉、父亲刘舒可都是大汉重臣,论其家族势力,自然是没有话说。
其二,刘虞政绩显著,名扬四海,在黄巾起义之时,起为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剿抚之法并行,深得百姓民心,只要有刘虞在,当地的百信就会安心发展经济。
其三,刘虞贵为幽州牧,是主公之大敌公孙瓒的顶头上司,拥有着巨大的权利、势力,他和公孙瓒是两个极端,公孙瓒虽勇,但其只是一介匹夫,只会打打杀杀,不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平时主公与公孙瓒交战,其后方供给就主要来源于刘虞,如若能成功离间两人,让他们内部争斗,主公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一举拿下幽州”田丰理智分析道。
“元皓此言,令袁绍拨云见雾,豁然开朗啊!”袁绍欢心说道。
郭图与沮授二人也在一旁不停地夸赞田丰的智慧,感叹自己技不如人。
在田丰的建议下,袁绍很快就向各路诸侯派送使者,想要让他们和自己一同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令袁绍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死对头公孙瓒是最先支持自己这一方案的,这不禁让多疑的袁绍好好的反思了一下这个提议。
公孙瓒虽然职位不高,但其手握重兵,而且他的军士大多能征善战,把乌桓等外邦势力打的是落花流水,毫无还手之力,袁绍自己也亲自和公孙瓒打过仗,若不是“河北四庭柱”英勇善战,自己应该还会输给公孙瓒更多次。
公孙瓒是武学天才,干仗狂人,可以说,他不是在干仗,就是在干仗的路上,而刘虞居然能支撑起公孙瓒的军队,其能力可见一斑,定然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天才。
幽州,州牧府内。
“袁本初这是何意啊?难道在他看来,我刘虞竟然是这样的无耻之徒。
我刘家世代心向大汉,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从来没有以下犯上,篡逆君臣之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刘虞对大汉的忠心是山河可明,日月可鉴,又怎会大逆不道,上位九五,没想到啊,没想到啊!我刘虞竟然会和董卓、郭、李二人混为一谈,真是可笑至极,可笑至极啊!”刘虞郁闷的说道。
他举孝廉出身,曾经担任过东海的郡吏,他执政时期,政绩显著,以仁义闻名天下,百姓无人不爱戴刘虞,尊崇刘虞。
在幽州执政时期,他大力推动农民发展自然经济,劝导百姓勤奋种田,放开对人民的束缚,实行宽政政策,善待外邦,开放上谷与外邦进行交易,并大量开采渔阳的盐铁矿以获得巨额财政收入。
他在位幽州牧时期,青州、并州不用拨款援助幽州(幽州自古以来是座穷州),他还经常有大量的粮饷去用来救助流亡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