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兄,是不是刚才看错了?那人有几分像是长青。”
他们一直站在戏台前,想看看那个叫千江的人是不是李长青,他怎会来到西南,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一直到午时,也没见那人再来到戏台,此时也到了午饭时间,戏台周围的人渐渐散去,楚瑜他们也不得不离开戏台,到周围转转,顺便买些农家土鸡,鸭、鹅回去打牙祭。
“我们不看戏了?”
“南清,先回城里,填饱肚子,我再陪你过来看如何?”季绍礼忙说道。
“那边不是有吃的吗?干嘛要回城里?”南清转身朝那一排冒着热气简易的棚子走去,楚瑜和季绍礼相视一笑一同跟过去。
南清在一口大铁锅跟前停住,这是一个现砌的大炉灶,泥水还没干透,一口超大的铁锅蹲在上面,锅里翻滚着油滋滋的羊肉,肉香味扑鼻而来。
农家的羊肉,白水清炖,只往锅里洒些盐,就香味扑鼻。他们坐在小桌旁,招呼烧火的大嫂端来一盆羊肉。
吃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驱散了浑身的寒气,那边锣鼓敲响,精彩的蜀戏开场,就听见一声高亢的长啸,乡村蜀戏拉开了帷幕。
他们回到戏台前,南清兴致勃勃的跟季绍礼介绍今日的剧目,楚瑜则在人群中寻找那个叫千江的男人。
楚瑜的身形高出旁人一大截,且浑身散发着王者气息,周围人的眼光不看台上,眼神都聚焦在他的身上,特别是那些大姑娘小媳妇,自然的把三人围在当中。
楚瑜对着一个年轻的妇人问道:“大嫂,你认识一个叫千江的人吗?”
“千江?不认识。”年轻女人摇摇头。
这时旁边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说道:
“他李嫂,千江不是你长贵叔的远房侄子嘛!来咱村不长时间,总跟在长贵跟前给别人钉马掌,逢大集跑前跑后忙活大戏台,是个勤快孩子。”
年轻女人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是有这么回事,我不知道他叫千江。”
“哎,年轻人你怎么打听千江的事情,看你也不像和长贵有什么瓜葛,干嘛打听他家的事情?”
“大娘,刚才在戏台前看见一眼,看身形觉得像我以前一个故交,没照面,一时兴起就问问。”
这时南清和季绍礼也回转身听着他们的对话,用探寻的目光看着周围的人。
这时几个年轻后生看到南清,便扒开众人挤上前来,用极其仰慕的目光注视着南清。
南清突然看到挤进来的几个年轻后生 ,目光齐齐的盯着自己,不由慌乱起来,拽着季绍礼挤出人群落荒而逃。
楚瑜本想从村民那里再打探一番消息,看着南清和季绍礼跑远的身影,无奈的摇摇头,对着他们喊道:“绍兄,等等……”
两人这下才放慢脚步,跟着楚瑜往市场走去,买了一些活鸡活鸭,和一大块羊肉,招呼鲁直一起回“雅居”。
南清和季绍礼在“雅居”住了5日,他们打算回曲岭,楚瑜给两人收拾好两个大包裹,里面全是汉相的土特产还有几瓶上好的蓝桥风月和寒潭清酒。
“楚瑜,你有心了,我爹从来没吃过这么多好东西,也没喝过这么好的酒,这下可够我爹和昌黎叔跟山上的猎户炫耀了!”
“南清,我本应该跟你们一同去,只是我还是想打听李兄的消息,如果严将军有消息也会托人带回来,我就只能在次等候了,告诉沈伯,我会重返曲岭去看他。”
楚瑜一直把南清和季绍礼送到城郊的官道,看着马上的两个人影渐渐消失在晨雾里,他才返回“雅居”,让鲁直套好车,他要去城郊的集市看看。
鲁直告诉他,城郊逢十大集,还得等几天,楚瑜笑笑:“鲁直,今日不赶集,你带我去集市附近的几个村子转转。”
“官人,你是想亲自上门确认,也好,早弄明白也好放心不是。”
楚瑜买了些茶叶、糕点、又让鲁直去南门的“刘记”割回一大块羊肉,再有就是几瓶上好的酒水,两人往城郊而去。
他们先去了就近的一个村子,打听千江的消息,走了几户人家询问,都说不认识千江,楚瑜就打听集市唱戏的是哪个村子的人。
“官人,你是说申长贵他们吧?他们是陈庄的“海棠春”戏班,唱戏的虽都是地道的农人,唱起戏来那可是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嘞!”说这话的是村子里一个读过书的老学究。
“谢谢老伯!”楚瑜忙拿出碎银和一些包好的茶叶,老学究没有接银子,只把那包茶叶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