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离带着两万多的禁军出发了。
一万玄黄重甲骑,一万虎啸营,一万八千人已经是这两军的巅峰人数了,主要还是在于虎啸营是重步军,他们的行进速度远远不如玄黄重甲骑,其余者,都是辅兵。
贾环被命为此次的开路先锋,他的身份也仅仅只是一个十夫长,但是玄黄重甲骑乃是精中之精,这里随便挑出去一个,都能在其他队伍中当个千夫长,甚至极个别都能达到万夫长的级别。
其实所谓的先锋,也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般不会有什么不开眼的山匪敢来冲击如此精锐的部队,就好比你让水泊梁山去打当时大宋的巅峰西军一样,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行进三月,总算是到了安南都护府,在这里,徐离第一次见到了神京的四王之一,南安王。
说句实在话,徐离本来以为南安王会是一派威武的武人气质,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南安王居然是个大腹翩翩的老者。
南安王见到徐离的第一面就端了个架子,拿出王爷的派头想要作战指挥权,被徐离一根玉钺放在了桌子上,瞬间哑口无言。
这根玉钺代表着圣上给予的权利,除了徐离,没有任何人能调动这支军队。
南安王一张老脸涨的通红,但是他也没有办法,毕竟自己已经败了两场,失败说没什么大事,但是要是丧土,那可就完蛋了,指不定到时候要削爵,他活了那么大了,可不想在来此一遭。
徐离看着议事堂上憋笑的众将,道:“劳驾诸位,谁能与我解释一下,如今战局是如何糜烂至此的?”
众将面面相觑,脸色古怪至极,只有靠近南安王的那几个将领面色羞红,一脸的不好意思。
徐离看着众将都默不作声,就知道这恐怕和那位南安王有些关系了,他开口问道:“既如此,那敢问诸位,这敌方带甲多少?”
这时候有人出来回道:“人数不少,但是披甲率,不知。”
徐离一脑门子雾水,人数你知道,你不知道人家有多少披甲的?
古代衡量战斗力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看士兵的披甲率,没有甲的打有甲的,那和送死没什么区别,黄巾起义如此声势浩大,却在短短半年内被平定的原因,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因为双方的披甲率不成正比,可以说,披甲的多少决定了彼此之间的伤亡率是多少。
看着连披甲率都答不上来的安南都护府的人,徐离差点没一口气给憋过去,好嘛,你们这是打了个寂寞。
安南一地,气候湿润,炎热是这里的常态,以前在幽北时,徐离就听薛洋说过,这里是种植的好地方,若有一天出征,必须全境打下来,作为大商的粮仓来用,要知道,目前大商还是有很多的平民百姓处于饥荒呢。
贾环跟在徐离身后翻了个白眼,这群人的战争意识还不如和自己打的山匪呢,山匪还知道提前派人来摸个底,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群人等于一问三不知,贾环摇了摇头,这样的军营是怎么没被裁撤下去的?
徐离捂着脑袋,一脸无奈,对着贾环道:“走吧,咱们去城墙上看看,不是说敌方都扎营了吗?去看看敌方阵势如何?”
贾环跟在徐离身后一言不发的走了出去,主打一个高冷,柳湘莲看着贾环走出来后,悄咪咪的摸到了贾环身边,问道:“怎么样?徐将军问出敌方多少人了吗?”
贾环摇摇头道:“人没问出来,可以说,这边是一问三不知”
柳湘莲一脸讶异,看着贾环跳挑了个眉,意思是你别逗我,贾环点点头,示意柳湘莲,我是真没逗你。
柳湘莲摊摊手,地方啥情况都摸不清楚,这怎么打?打个锤子!
贾环一把拉过他道:“别急啊,跟徐将军上去看看,你不就知道了?”
柳湘莲一拍脑袋,天天和虎啸营那群莽夫待一起,这脑子不用退化了。
贾环和柳湘莲跟着徐离上了城头,徐离和薛蛡他们待的时间长,战术意识可以说学了个八分,但是即便在幽北战场上号称大总管的徐离,在看到安南兵时也陷入了沉默。
谁能告诉我,这地上蹦跶来蹦跶去的,确定不是跳蚤?
贾环也陷入了沉默,柳湘莲默然不语,徐离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三个人一言不发。
紧随其后的安南都护府的官员看见了,以为徐离他们被吓到了,开口道:“徐将军,如今我们固守就好,这些人跳不了多久,时间一长 他们自然就会散去,更何况。。”
这位将军嘴里那句还有朝廷都没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