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洋在皇宫,看着自己师兄殷都的妃子闹的笑话,整个人哭笑不得。
殷都也是无奈,这丢人都丢到自己师弟面前来了,他挥挥手,面露苦笑的将薛洋屏退下去了。
薛洋从皇宫恭敬的离去了,抬眼看了看尚书房,里面正传来皇后的说教声,周围的侍卫和宫女内侍纷纷低头,他们可没有薛洋这么大的胆量,敢窥听皇家之事。
薛洋从皇宫回来,刚好赶上沈怜溪缠着薛蛡陪她游府,薛蛡一脸生无可恋,早知道,他就应该早点跑出去的,真的,他真傻。
放下薛家不谈,贾府这边却来了一个不得了的人物,谁呢?贾宝玉的寄名老干娘,马道姑。
说起这马道姑也是位奇人,她幼年时家境不好,被家里人卖去作丫鬟,但因为容貌丑陋,没几个人看的上她,就把她送到了道观里去挂名,平日里只做洒扫用途,但这马氏在道里倒也跟着道姑道士们学了几手手艺。
这要论起来,一般人可学不会这些东西,但马氏有些时候就看上几眼,就能学的起倒也是个天才,可这人学了手艺,独独不做好事,日日给达官显贵们看些阳宅阴私,用些魇法整人,待她自认为学够本领,毅然决定从道观里出来。
当然,这只是她自己的一面说辞,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她偷学了人家本领,这一无师徒名义,二无道籍受箓,人家不打死她都算客气的,只是看着她学的手法并不重要,将她赶出观去了。
马道婆就这样怀揣着发财的想法,跨入了皇城里,但是皇城哪有她想的那么好混,上有司天监这种监察一国气运之司,下有各大寺庙,能人异士数不胜数,所以,多年来 马道婆也就在神京城靠坑蒙拐骗混了个温饱。
可巧的是,几年前贾宝玉体弱多病,屡不见好,这虽然宝玉有个号称“大幻仙人”的干爷爷,但是人家是为国服务,总不能日日去请,岁岁得念吧?
几经周折之下,贾府得知了这位马道婆颇有几分灵异在身,就特意请来府上,让宝玉寄了个名,说来也怪,这宝玉寄名之后,反倒是好了不少,马道婆也就年年可进府,岁岁可闲逛了。
偏这几日,贾府日日不顺,夜夜不安。
贾宝玉前几日认识了一个戏子,名曰琪官,这人不知是从何处跑出来的,因他一副好嗓子,又会讨人欢心,极中贾宝玉的意,贾宝玉也信了这琪官的话,将他藏了起来,避免让主家找到,琪官心下感动,便用那茜香国所来的大红汗巾与宝玉的玉珏和袭人送宝玉的松花汗巾做了交换,以示二人的友谊。
却不想如此闯了大祸,那琪官乃忠顺王府的人,忠顺王府不知从哪得到了消息,直接杀上门来,贾政本来对此一无所知知道请了贾宝玉来,忠顺王的长史又在贾宝玉身上找到了琪官的汗巾,这事彻底让贾政下不来台。
琪官的汗巾子乃北静王所赠,自然天下难寻,可贾宝玉偏偏就带在腰间,一下子被忠顺王的长史看见了,自然没好气给贾政。
忠顺王本来就对贾府没有任何好感,这事和前太子有关,贾府的贾敬,贾赦,贾瑚均为前太子麾下,但政变那一夜,只有贾瑚这一少年露面了,贾敬贾赦不知所踪,事后代价太大,导致前太子身亡,贾瑚等一干东宫戍卫全部被杀,贾赦由此一蹶不振,贾敬费敬力气保留了贾府一干人等,自己不得已,出家修道去了。
所以论起来,忠顺王对贾赦倒是没那么大的意见,毕竟人家死了妻儿,又将自己从高位上退到闲职上了,日日花天酒地,夜夜醉生梦死,忠顺一看,这人废了啊,而且人家也死了妻儿,人生最疼的事,人家也经历了,算了也就算了。
但是贾府前两年宣扬两个大造化,一个贾元春,一个贾宝玉,自家哥哥家死的一个不剩,你家不去反而得了两个大造化,噢,合着我哥死了是欠你们的了?打那个时候起,忠顺就看着贾政家不舒服,想着得有一天弄他一波狠的。
赶巧遇上琪官这事,忠顺王就借题发挥了,你贾存周教子无方,藏我府里的人还敢遮掩,真拿我殷巷没脾气呢?你今日给我个解释,还则罢了,不然咱就去见圣上吧!
贾政在傻也知道忠顺王不能硬着来,这事人家在理,更何况当今圣上乃人家亲二哥,肯定偏帮自家兄弟,一来被忠顺王的脾气给弄的委屈:好歹国公之家,一个长史就敢来给自己甩脸色,二来就是气贾宝玉,这孩子烂泥扶不上墙,贾环已经去了神京大营里刻苦训练了,日后恐怕神京会有人家一席之地,那贾宝玉呢?文不成武不就,日后吃家底老本,混吃等死吗?
贾政气不打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