窕,真真是行动处若弱柳扶风。眼眸流转间,清冷如冬夜寒星,给人夜冷如水之感,但亦如冬夜寒星般熠熠生辉,明亮而澄澈,三千乌黑如墨的青丝梳成了垂鬟分肖髻,发间零星地点缀着几颗浑圆莹白的珍珠,柔和的光泽,将萧芸周身冷冷的气场柔和了不少。
如此美丽的女子,长成后该是如何的倾城绝艳!静息师太在心中感叹着。
萧芸从一个尼姑的手中接过香,恭敬地拜完观音菩萨之后,却不知道该许什么愿。想起上次对观音许的愿,忽然就有些恍惚,这些日子,总是能梦见前夫,这回倒不是梦见他自杀了,而是梦见他来找她,梦见他请求她的原谅,梦见他向她表白爱意….
不知道为什么,萧芸这些日子,总觉得前夫似乎离自己很近……
萧芸正在愣神,就听见苍老但平和地声音在她耳边响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萧芸回身一看,就见一个五十来岁的尼姑,正站在她的身后,见萧芸回头,那尼姑道:“贫尼静息见施主眉眼间有忧郁之色,不知因何事困扰?如有困扰之事,不妨摇签测吉凶。”
萧芸笑笑道:“自古祸福相依,吉凶相伴。这吉凶不测也罢。”
静息道:“施主所言甚是,施主此次前来,是为求何事?”
萧芸道:“心宁。”
静息道:“若无所求心自然就宁静了。若心不宁,则是施主心中还有他求。”
萧芸道:“非方外之人,如何能无欲无求?”
静息道:“施主,凭借施主的容貌才情,所求之事想来定会得成。”
萧芸语气中含着讥讽道:“这话可不像是出自出家之人。出家之人应该会说,一切随缘,却莫强求吧。”
静息尴尬地眼神闪躲,的确她并不是有心向佛之人,她不过就是蒙丹国安插在这儿的探子而已,天正皇帝时候安插过来的,而她的作用,不过是借着出家之人的身份,挑动这明国百姓心中的邪恶之念,以使其民风败坏,礼崩乐坏。
只可惜有广济寺在旁,云水庙香客少,这么多年来,没发挥什么作用,而那些被安插在大寺庙里的假和尚尼姑,要不然因为佛法修为太浅,无资格为香客解惑,要不然就是入法太深,忘了初衷,只一心向佛。
如此安插在明国寺庙的假和尚尼姑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和“和信堂”比起来,更是显得无足轻重。
所以渐渐地,天正皇帝已经忘了他们的存在。所以都没有交代给刘世晨。
而静息由自不甘心,一直等待着时机,立个大功。只有立了大功,她才有资格借着皇上的手报自己心中的大仇。所以尽管天正皇帝已经死了,她还是没有放下执念,想着只要她立了大功,洪熙皇帝也一定会奖赏她的。
只是她压根儿就不知道,洪熙皇帝更是不知道她们这群人的存在。
她只想着一定要立功,一定要报仇,这么想着,她眼中就闪过了和出家人不符的狠厉和阴鸷。
再看看萧芸那倾城的容颜,想着自古红颜多祸水,想着只要能获取她的信任,让她时不时地找自己“解惑”,自己再不时地把她往祸水的方向上引,一定能惹出大事来的。向这样绝色的女子,不去陪王伴架真是可惜了,不去祸害**,祸害江山也是可惜了。
萧芸和刘婶在一旁看得分明,具是皱眉离开。
等静息师太从自己的臆想中回过神来的时候,萧芸早已经离开了。
静息师太有些恼怒,不过很快她就想到了新的计谋,总之,之后这个静息师太就像是阴魂似的,萧芸挥之不去。
早知道会沾惹上静息师太,萧芸宁愿在广济寺门口受冻着,也不愿意来这云水庙。
在回去的路上,刘婶忍不住地道:“没见过出家人有这种表情的。难怪云水庙没人去。以后小姐也别踏足云水庙了,没得让她教坏了。”
萧芸道:“刘婶放心,我也不想去云水庙了。”
刘婶道:“那我们现在返回广济寺吗?”
萧芸道:“不了,回府吧,待会儿天黑了,夜路不好走,大冷天的还是别受罪了。”
于是侍卫就往温泉宅子打道回府了。
这可苦了刘世晨。刘世晨这会儿已经到了广济寺,而刘世晨到的时候,知府夫人还在广济寺烧香,而其他香客则在门口等着。刘世晨让手下寻了半日不见萧芸。心里头急的火急火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