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晴城郊外的一座森林里,赵宽和李慎正带着一群侍卫在打猎。
五年的军队磨练,使得赵宽多了一重刚毅锋锐,如同刚出鞘的宝剑,寒光四射。
五年前,明诚皇帝驾崩,赵宽的亲哥哥清平皇帝登基之后,赵宽就被封为了和亲王。
这些年,太后和清平皇帝没少为赵宽操心亲事,而赵宽总是以“国仇未报,无心成家”为由,拒绝了太后和清平皇帝的一次又一次的赐婚。
只有他自己的心里知道,每次太后和清平皇帝提到他的婚事时。他的脑海里总会浮现萧芸那清冷刚毅的身影和她的独具一格的言谈。想起她建议编制难民和为了保全李国忠他们而建议他赵宽揽功时的周密思虑。
潜意识里他想找那样的女子相伴终生,因为只有那样的女子能够站在自己的身侧,陪着自己一同面对风风雨雨。而太后和清平皇帝介绍的那些名门闺秀,温柔贤淑,或许可以站在他的身后默默地帮他打理后院,但无论如何都无法站在自己的身侧,陪自己面对一切。
可是,萧芸已经死了,而这世间似乎再也没能遇见像萧芸那样的女子了。如今自己已经十八岁了,马上就十九了,这个年龄,早该成亲了。就算自己不急,母后和皇兄也不会再由着自己的性子了。
所以今天当太后再次苦口婆心地劝赵宽要成家的时候,赵宽已经说不出拒绝的话了,可是心里面依然烦闷异常。
于是打断太后的劝说,道:“但凭母后做主。”就匆匆地出了宫。
-出了宫,赵宽马不停蹄地跑去将军府,拉了李慎陪他打猎,想借此宣泄自己心中的烦闷。
李慎看了看周围的景色,道:“王爷,我们已经走到深林深处了,该往回走了,再往里走,怕会迷路。”
赵宽阴沉着脸没说话,依然打马往森林更深处走去。
李慎道:“王爷的脸色不是很好,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如果王爷信得过臣下的话,不妨说出来,臣也好帮着出点主意。”
赵宽道:“李右军(三年前,李慎被封为右军,四品官,主宫城内宿卫),本王快成亲了。”
李慎道:“恭喜王爷,不知道是哪家闺秀?”
赵宽道:“本王也不知道是哪家闺秀,母后说过完年元宵的时候,她会邀请名门闺秀进宫赴宴,到时候,本王自己挑挑看。”
李慎打趣道:“王爷风度翩翩,出身高贵,这天下仰慕王爷的女子,只怕不在少数,王爷可得好好挑挑了。“
赵宽道:“没什么好挑的,既然不是她,娶谁不是一样呢。”
李慎敏锐地捕抓到了赵宽话中的关键:“‘既然不是她’?王爷‘她’是谁?王爷心中已经有倾慕的女子了?”
赵宽道:“不错。”
李慎道:“谁?”
赵宽道:“萧芸。可惜她已经和我天人永隔了。”
李慎惊讶地道:“王爷,当年您和芸妹妹私定终身了?不对啊,那时候芸妹妹才八岁啊,应该还不通男女之情吧?”
赵宽道:“没私定终身。只是本王对她有意了。”
李慎瞪大眼睛道:“王爷,当是芸妹妹只有8岁,您确定您对他的喜欢不是对亲妹妹喜欢?而是男女之间的喜欢。”
赵宽道:“我之前也认为我对她的喜欢只是对小妹妹的喜欢,可是这两三年来,每当母后和皇兄想要给赐婚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她,总觉得如果是把她赐给我,我肯定会欣然地接受。李右军,你觉得五年前的萧芸像是8岁的小女孩吗?”
李慎道:“除了身形,其他方面还真不想,神色、言行举止都不像。”
赵宽道:“你不觉得只有她可以站在我的身侧,而不会像其他闺秀那样,只能站在我的身后吗?”
李慎道:“主子说得在理。芸妹妹那时虽然只有八岁,但思虑比我们还周密,而且心怀善念,总想着减少难民的伤亡,许是出生将门的原因,她身上少了名门千金的娇气,倒是多了英气。她如果真的嫁给了王爷您,你们两个倒还真可以并肩而立。”
赵宽道:“本王总觉得只有娶她那样的女子,才能心心相印,本王才不会感觉自己这般孤单,不会这般累,只是,天妒红颜……本王注定了要孤单了。”
李慎道:“她还活着。”
赵宽道:“什么?!”
李慎重复道:“她还活着。”
赵宽道:“这怎么可能?当初她和刘世晨一同掉进山崖,不是尸骨无存吗?”
李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