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转眼,箫芸已经来到异世5个春秋了。
这五年间,天下局势风起云涌。
先是明诚皇帝驾崩。原来明诚皇帝一路惶恐地逃到晴城之后,迎接他的并不是艳阳天,相反一路逃亡的担惊受怕,国破山河碎的耻辱,已经使得他原本就已经江河日下的健康状况更加的不容乐观,而后来传来的明国都城被蒙丹国占领后,皇宫和明国历代君王的坟墓被挖,迷信龙脉已被毁的明诚皇帝,气得顿时吐血三升,之后卧床不起,
只好让太子(赵宽一母同胞的哥哥)代理国事,太子刚代理朝政一个月,三皇子赵宽就同李国忠他们带着难民来到了晴城。
赵宽一来到晴城就去行宫拜见明城皇帝和太子。
赵宽逃难的一路上见证了民生的艰难,更加认识到国无防不宁,于是坚定了习武从军的路线,立志将来成为像箫将军、李国忠那样的名将,以便为太子哥哥分忧。于是请求明城皇帝允许他拜李国忠为师。
此时的明城皇帝已经被蒙丹国一系列的做法气得后悔当初杀了箫将军和削夺了李国忠的官职。也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军事的重要性。
打心眼里明城皇帝是赞同赵宽的这种选择的,但是明城皇帝觉得自己削夺了李国忠的官职,这才没多久就让自己的儿子去向李国忠拜师,那不是让天下臣民看笑话吗?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于是明诚皇帝在这件事上始终不愿意松口。
赵宽毕竟还小,不明白明诚皇帝的顾虑,只以为明诚皇帝昏庸过度,但现在还意识不到“和谈”是靠不住的,一切还得靠国防。
再想想京城的那些被抛弃的百姓的惨况,想想逃难路上乱离人的痛苦,心里一急也就不再顾及明诚皇帝在重病中了。直接跪在地上哭谏道:“父皇,到今天您还对蒙丹国抱有幻想吗?为了所谓的两国‘和平’,牺牲了丹朱姐姐,牺牲了千千万万沦陷区的百姓,牺牲了箫将军,牺牲了大片江山,京城也牺牲了,皇宫也被洗劫了,先祖们的皇陵都被毁了,这些还不够,丹朱姐姐的孩子也被他们逼死了…….”
明诚皇帝道:“什么?!你说谁被逼死了……”
说完就激烈咳嗽起来,身边的太监忙上前去侍候着,却被明诚皇帝给斥退了。
赵宽道:“世晨被蒙丹国的追杀,一路逃到了明国,好不容易追上了李国忠,以为可以躲过一劫,可谁知还是被蒙丹国派来的杀手逼的掉落悬崖连同箫将军唯一的血脉箫小姐,一起没消息了。父皇,蒙丹国根本就无意与我明国和平相处,您知道丹朱姐姐和她的孩子在蒙丹国过着怎样的日子吗?我们见到刘世晨的时候他满身都是伤口的…….”
一系列地打击之下,原本已经病重的明诚皇帝病得更重了,他答应了赵宽拜师的请求之后,没半个月,就走了……
太子继位,该年号为清平。
太子还是个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面对一个个的国耻,他自然想到了报复。
于是清平皇帝一上位,就开始发展军事,他重新启用了当初的箫家军,他几次纡尊降贵地亲自前往说服已经无心于朝政的李国忠,请他再次入朝,终于打动了李国忠,李国忠官复原职,赵宽就跟在李国忠的身边刻苦而勤奋地学习着……
除此之外清平皇帝还亲自给箫志峰正名,追封他为护国大将军,命人将箫志峰父子的遗骸葬到了晴城的风水宝地,每年在箫将军枉死的日子里,亲自前往祭拜。以此来收服箫家军。
五年的时间里,明国的国力已经开始恢复了,在李国忠和箫志峰部下的发展下,兵力越来越强壮,而赵宽也经过五年的时间历练渐渐地蜕变成了一代名将。
而与明国相比,蒙丹国那边这五年间也是风起云涌的从未平静过。
先是蒙丹国太子,弑兄杀弟而登基,并且他的登基一来没有玉玺在手,二来没有先皇的传位圣旨在手,一时朝堂内外不服的声音很大。
他登基之后,改国号为洪熙。
洪熙皇帝一登基就开始了铲除异己,而这些异己势力有不少是将军,再加上宫廷政变中折损的两支支持大皇子和四皇子的军队,以及洪武皇帝自己势力的损失,造成了蒙丹国的军队元气大伤,暂时没办法去向明国发动进攻了。
这样倒给了明国发展军力的时间。
洪熙皇帝用了几乎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基本平息国内的异己力量,这两年的时间杀了不少的官员,降职了不少的官员,耗费巨大,国库已经有些入不敷出了。两年的杀戮,使得洪熙皇帝本就残暴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