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海商 > 第九十四章 三年经营

第九十四章 三年经营

公元1769年是伟大的一年,远在欧洲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从此让英国踏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旅途,同时,它也势必将影响到人类发展的步伐。

在清帝国,唐一鸿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海关道道台,并且开始了他称霸海上贸易的第一步,同时,他比瓦特更早地将蒸汽机投入了实验,最早的一艘蒸汽轮船便是在老鸹岛的船坞内诞生的。

当北国墙脚的梅花开过三次,南国西湖的睡莲美过三回的时候,历史的时针已经指向了1772年。

这是唐一鸿任职江宁海关道道台的第三年,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慢慢进行着,他通过向走私船只收取五成甚至更多费用,将自己的金库装得都溢了出来.

从北京的京官到南国外任官员,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他那本账册上留下了名字,和珅花十两银子向他买了套上好的玻璃器皿,事实上那东西最起码价值上万两,而且还是有钱无货的东西。

杭州将军哈萨脱脱仅仅用二十两银子就从他手里买到了一处价值上百万两的宅院,甚至就是曾经对他恨之入骨的臬台刚仑也花了五两银子从他手里买了一艘价值数十万两的画舫……

如此的事情不胜枚举,江南大小官员,京城上至军机大臣,下到太监宫女,凡是有用的,能办事的,都被唐一鸿用极为巧妙的办法收买。

而且,与此同时,唐一鸿将自己在老鸹岛上培养出来的属下们一个个安插在了官衙、军营,甚至还有皇宫,算起来已经有数十万人,这些人不仅可以得到朝廷的饷银,而且还能每年从唐一鸿手里面得到该得的银子,等于是领了双份工资,这要是换了一般人肯定高兴地到处炫耀了,可是这些人不同,他们每一个都是在唐一鸿的铁血政策下训练出来的,他们对忠诚和纪律看得比命还要重要。

有了这些人的存在,只要朝廷稍微有个风吹草动,他连躲的事情都不用做,直接就可以将大清一半的江山给活生生割下来。

之所以现在不肯动手,那是不想,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没必要现在就跟乾隆抢天下,有个乾隆帮他看着大清国,难道他还不高兴吗?

此时唐一鸿正坐在道台府内,他的对面站着一个毕恭毕敬的青年,年龄大概在二十四五左右,比唐一鸿还要大上三四岁,可那恭敬的样子,就好像一个后生在老辈面前似的。

“坐吧,站在那里干什么,搞得我像个没人情味的人似的!”唐一鸿轻轻摆了摆手,示意青年就坐在他的对面。

青年有些局促不安,大声说道:“在老板面前哪有小的们坐的地方,小的实在不敢坐!”

唐一鸿哈哈笑了笑:“你怕什么,这里又不是龙潭虎穴,我让你坐你就坐,难道还想抗命不成?”

青年终于无奈地坐了下去,可是屁股上就好像长了痔疮一样,总是有些不安。

此人名叫邓浩,是老鸹岛技术学校毕业的第一批学生,不仅精通英、法、德等外语,而且对管理学和外交学非常精熟!

他于今年的科举考试中高登榜首,很轻易便得到了状元的名头,被乾隆外派到江宁来接替唐一鸿的位置。

事实上与其说是委派,倒不如说是唐一鸿自己要来的,他只需说一句话,满朝文武都会帮他,乾隆孤家寡人一个,又能怎么样?

况且邓浩的才学是尽人皆知的,他也没有理由不让其来任这个道台。

再者说了,唐一鸿几乎每年都会调拨上百万两银子充当朝廷的军费,乾隆还钦赐他“天下第一忠臣”的牌匾,只要是他要求的事情,不太离谱的乾隆都会答应。

其实乾隆哪里知道,唐一鸿这样大方的花银子,并不是为了他那块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牌匾,而是要借此收买清朝廷屯在西北的二十万大军,还有在西南的十万大军,只要将这些人的人心买到了,他掌控整个天下就变得更加容易。

“邓浩啊,这次上京有什么感想?”唐一鸿一边喝着清香浓郁的碧螺春,一边笑着问道。

邓浩立即站了起来,行了个标准的现代军礼道:“报告老板,京城虽然繁华,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全然比不上老鸹岛,甚至连江宁也比不上!”

“坐下,坐下说!你我年纪相仿,就应该像朋友那样说话,不要总是这么一惊一乍的,搞得我这茶都喝不好了!”看着邓浩尴尬地坐下之后,他又道,“我不是问你这个,我想问的是朝廷对我这个人,对老鸹岛,对江宁,甚至对整个江南的看法!”

邓浩恍然大悟道:“从表面上来看,乾隆似乎对老板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