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秋风下长安 > 第四章 困缧绁李密贿金(修)

第四章 困缧绁李密贿金(修)

从大隋西京长安到东都洛阳,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出长安后沿渭水一路东行,过渭南、华阴,地势渐陡,进入分隔关中与中原的崤山,扼守在这里的潼关素有“三秦咽喉”之称,地势险要。再出关向东,渭水汇入黄河,地势突降,泥沙沉积,与南方的洛水共同冲击成一带平原,洛阳大城就据守在几条河流汇聚处、平原之上。

不到八百里的路程,如果飞骑赶路,两三天即至。走得悠闲一些,十几匹骏马前后相偕而行,偶尔小跑一阵,日憩长亭夜宿驿站,四五天过后,唐公府的一众人等也已经走出四塞环绕的关中京畿之地,验文牒过了潼关,顺官道沿谷水而下,来到平原地带。极目眺望,天苍野阔,令人胸怀为之一爽。

“二郎,前面就是新安驿了!”一个十三四岁的李府小仆骑在马上,喜孜孜扬鞭指住天际隐隐浮现的城宇廓影,“今晚再住一夜,明天加把劲赶路,天黑前就能进洛阳!”

这队人马冒着寒风骑行数十里地,都是又冷又乏,闻言精神一震,相顾有喜色。但这队人的首领——李家二公子世民,却只心不在焉地抬了下头,应道:

“是吗?那你先带文牒去新安驿,报知驿丞唐公府的马队到了——王保,记得告诉驿丞这些马是‘进上’的,叫他不得怠慢!”

名叫“王保”的小仆吐吐舌头,暗悔自己多嘴,没来由又揽了活计,但家主已下令,无可违拗,只得答应一声,接了文牒当先飞驰而去。

一直骑行在李世民身边的柴绍,本是受岳父李渊所托,出京同行来照顾年轻的妻弟,此刻打量这头束麻帻、身披白裘、一路郁郁寡欢的少年,柴绍安抚地微笑道:

“二郎这次出京办事,可是比从前稳重多了。果然成家以后就是不一样,难怪岳父他老人家放心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你。”

李世民望姐夫一眼,勉强回了个笑脸:

“姐夫别夸我了。要我看,爹爹叫我选送骏马贡给主上,其实是因为——我在家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有添乱的份儿,所以赶紧打发走……”

话是这么说,李世民心中却很清楚,他此行的“献马”之举,关系到李氏全家的生死荣辱,远远比在家为母理丧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

思绪又飘回在家中那一天,他哭母昏绝后醒转,去见父亲要求帮忙理丧,父亲却交给他另一项要务——“去我家在鄠县的庄园,从爹蓄养的那些好马中挑出最上等的几匹,带去东都洛阳献给圣上。”

他记得自己那时吃了一惊,询问:

“爹爹是要以此向主上表忠心,打消主上对我家的猜忌吗?可是天子富有四海,区区几匹骏马,他未必放在心上吧?弄不好,爹爹倒会因此落个‘奉迎佞上’的恶名——爹不是一向很忌讳这个吗?”

父亲叹口气,苍老的脸上仿佛又多了几条皱纹:

“这时候想起来献马,你以为太晚了是吗?其实,这是你娘生前的意愿啊……早几年她就跟我说过,当今主上最好声色犬马,家里养的那些良驹,一旦传扬出去,主上一定心中不快,不如先献了上去。爹爹当时也是你这个想头,不愿意象宇文述、王世充那些小人一样,落个奸佞名声,所以没把你娘的话放在心上,后来内廷你王家表姐果然传出消息,主上对此很不高兴,几次升迁都没爹的份儿,现在又出了‘李氏当王’的图谶……唉,世事如此,爹还撑什么‘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场面呢?毕竟是保全身家最要紧哪……”

再叹息几声,李渊回答儿子的另一点疑问:

“至于说到天子富有四海,不错,单凭几匹马,是不足以挽回天心,所以关键在于这献马的时机和说辞——世民,你说,杨玄感之乱平定后,主上最心念急切的是什么政事?”

“征高丽,”李世民想也不想地答,“二征高丽因杨玄感叛乱而功败垂成,主上心中不甘,还要征伐第三次。”

“不错,”李渊颔首,“你虽不在朝,但想必也听说了,两次兵败辽东,国家元气大伤,朝野民间对主上颇多微词,一些重臣更是誓死直谏拦阻,惹得主上大发雷霆?”

李世民点头,听父亲道:

“因此这时机,我家献马才恰到好处——马者,武也。此刻我家贡献良马以充御用,那就是表明,陇西李氏全族对大隋天子忠贞钦服,竭尽全力赞渝圣上发扬武功,踏平天下,威凌万方……平日里,圣上或许既看不上几匹马,更不在意臣民的钦服赞誉,但在这当口,一句‘赞同征辽’的话,就能让圣上龙颜大悦铭记在心了……”

十五岁的少年恍然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